红酒收藏骗局
最常见的造假:薄利多骗
早在古罗马时代,老普里尼就在他的作品里吐槽。高贵的Falernian白葡萄酒在罗马城的大小酒店里无限量的供应,价格廉价到不可思议——显然,没一杯是真的。
这种最朴实的骗术从那个时代开始至今没有任何变化——为了挣钱,假酒商贩往往都会走“爆款”的路子。他们最喜欢两种酒:一是大品牌产品,就像大家常说的“奔富”或者“拉菲”这样有名的酒款;另一类虽然酒本身没名气,但通过超出市场规则的低价来达到“爆款”“甩卖”效果,比如淘宝上38元清仓的什么“波尔多原瓶进口”……造假者通过抛售这些假货,短时间内获取大量利润。
防范这种假酒要注意甄别店家——如果你要买那些大牌和畅销的葡萄酒,最好从值得信赖的经销商或零售商处购买。优先选择那些长期稳定从事葡萄酒生意的商家,避开那些突然有一天开始卖酒,而且迅速卖出“爆款”的店铺。另外,选一些品质优秀,但在中国不火的小众葡萄酒,永远是减小买到假货概率的可靠办法。
最可怕的造假:酒庄自己造假
1973年,一家波尔多酒庄把法国南部朗多克地区的廉价餐酒标上波亚克,玛歌这样名村的酒来卖。事件曝光后,国际市场掀起对波尔多酒的信任危机长达数年。连顶级名庄都受到波及,零售价曾经跌到不足4英镑一瓶。
即使是在各项监管都更为严格的今天,仍然没什么造假比酒庄直接参与更难被发现的了。2009年美国“小红自行车造假案”和2012年勃艮第“Labouré-Roi造假案”都是因为最终涉假产品数量庞大才被发现。这也是为什么,一旦酒庄造假被发现,必将遭受法律最严格的惩罚。如果不是如此的话,那市场的不信任将会让整个产业背负更可怕的负担。
虽然防范酒庄造假极为困难,但和面对其他假货的办法一样,你可以选择相信自己的品位。当你觉得某款酒非常糟糕或者价不符实的时候,不管这是假酒还是酒庄水平有限,别再去买下一瓶了。
并不遥远的造假:名庄假酒骗子
2014年,美国有史以来第一企联邦刑事法院审理的葡萄酒制假案宣判。曾经有“康帝博士”之称的Rudy Kurniawan被判处10年的监禁。有趣的是,在事件曝光后人们才发现,这位涉及造假金额上亿美元的“犯罪大师”,破绽却多的不可思议。比如他制造的1940-1950的各种罗曼尼康帝,用的都是新年份的加州黑皮诺。
专门进行名庄造假的骗子有很多,Rudy Kurniawan先生并不是孤例,尤其是2000年以来,几乎过几年就会出现一位涉及几千万美元的假酒骗子。其中有几位还运气很好,虽然声明狼藉,但避免了坐牢的命运。这些骗子发迹的方式都很相似,先砸重金购买真的珍稀佳酿来举办宴会,打入那些高端富豪圈内。在建立声誉之后,他们开始宣称自己有位“拥有非凡酒窖,希望保持神秘形象的资深收藏家”,想要出手葡萄酒。
如何鉴别真假红酒
外观鉴别:
色泽上,对强光照一下酒身,稍带反光,优质葡萄酒澄清、透明、无浑浊和沉淀。优质葡萄酒应有接近原品种果实的真实色泽。
白葡萄酒应微黄中带绿或呈禾杆黄及金黄,总体是晶亮冰白,富有光泽,凡呈杂褐色的,说明质量较差。
红葡萄酒应呈红色、紫红色或石榴红,经陈酿的红葡萄酒呈宝石红、血虹或暗红,总体上红润晶烁,晶莹剔透。凡液面呈深褐色者,质量较差。
香气鉴别:
酒香上,打开闻一闻,优质的葡萄酒应具有芬芳悦怡的葡萄果香及厚实馥郁的酒香。果香来自品种的天然香气,酒香是酿造和贮藏过程中形成的,陈酿时间越长,酒香越浓郁持久,醇香绵长。
口感鉴别:
喝在口中,干白葡萄酒应有清新、爽怡、纯净感。而干红应具有干爽、醇厚、绵长、圆润感,各种口味均衡统一恰到好处,凡串味或与典型口味不符者,质量欠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