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三六零分类信息网!老站,搜索引擎当天收录,欢迎发信息

内蒙古销售美国海志HAZE蓄电池价格

2019/2/26 6:48:37发布78次查看
山东艾润斯电源科技有限公司
阀控密封
当前阀控密封铅酸蓄电池已逐步取代开口式流动电解液铅酸蓄电池,广泛用于邮电通信电源、ups、储能电源系统等。动力型阀控密封铅酸蓄电池已广泛用于电动助力车。这些领域都要求在线检测蓄电池的荷电态。
化学能转换成电能的装置叫化学电池,一般简称为电池。放电后,能够用充电的方式使内部活性物质再生——把电能储存为化学能;需要放电时再次把化学能转换为电能。将这类电池称为蓄电池(storage battery),也称二次电池。
蓄电池(storage battery)是将化学能直接转化成电能的一种装置,是按可再充电设计的电池,通过可逆的化学反应实现再充电,通常是指铅酸蓄电池,它是电池中的一种,属于二次电池。它的工作原理:充电时利用外部的电能使内部活性物质再生,把电能储存为化学能,需要放电时再次把化学能转换为电能输出,比如生活中常用的手机电池等。
海志蓄电池技术再进一步 “锂硫”获突破
今年以来,燃料电池领域技术接连获得突破;在新技术助力以及政策对新能源汽车的大力扶持之下,资本市场不断上演燃料电池的炒作热潮,wind燃料电池指数近期更是直逼历史高点。继今年2月份金属所在高能量密度锂硫电池方面取得进展外,本月22日,中科院大连化物所陈剑研究员带优秀进二次电池研究团队,在高比能量锂硫二次电池方面再度取得重要进展,并研制成功额定容量15ah的锂硫电池,形成了小批量制备能力。分析人士表示,随着锂硫电池重要技术相继获得突破,尤其是海外各大汽车厂商更是不断追加对燃料电池的投入,相关电池的产业化进程大概率将进一步加快。国内方面,新源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4月,由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长城电工[1.73% 资金 研报]、南都电源[-1.23% 资金 研报]、新大洲等单位发起设立,是中国家致力于燃料电池产业化的股份制企业。
中科院锂硫电池研究获突破
据科学网报道,8月22日,中科院大连化物所陈剑研究员带优秀进二次电池研究团队,在高比能量锂二次电池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研制成功了额定容量15ah的锂硫电池,并形成了小批量制备能力。
据了解,经过检测的电池比能量大于430 wh/kg,是目前公开报道的容量大的锂硫电池,超过sion power公司报道的锂硫电池2.5ah@350wh/kg的技术指标,是目前从事锂硫电池研究的高水平。
锂硫电池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高比能量二次电池,具有元素储量丰富、成本低廉等优点,是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研究热点。目前,锂硫电池的国际技术水平约为比能量350wh/kg。为此,锂硫电池的研发目标为,至2016年,锂硫电池的能量密度达到400-600wh/kg,有望推动这一电池驱动的电动汽车续航里程超过500公里。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陈剑研究团队自2009年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发展锂硫电池新材料和新技术,在理论和技术工艺上有新的突破,获得很高的理论数据和技术指标。这是大连化物所锂硫电池研究在科技部“863”计划和中国科学院纳米先导专项“长续航动力锂电池”项目资助下取得的重要进展。
有业内专家表示,单质硫作为锂硫二次电池正极材料与金属锂构成的二次电池体系理论比能量密度可达2600wh/kg,是商业钴酸锂/石墨锂离子电池(理论能量密度360wh/kg)的7倍;同时单质硫价格低廉、产量丰富、安全无毒、环境友好,因而锂硫电池被认为是很有发展前景的新一代电池。
海志蓄电池燃料电池技术
9月1日起三类新能源车将免征购置税,可以预见,随着免征购置税政策的实施,新能源车将迎来发展的大好时机,特别是电动汽车以行驶过程无污染和众多车企积极参与的先发优势,销量将会有大幅度提升。
不可否认,经过近些年的发展,纯电动汽车已成为众多车企发展新能源车的主要路径,但发展方向是否准确尚无法得知。
在国内各车企“大干快上”电动汽车的同时,日本已经在发展燃料电池技术。有报道称,日本于2015年拟将氢燃料电池汽车投放市场;2016年,氢能源动力巴士投放市场;2017年,专业用氢能源动力汽车投放市场;2020年氢能源汽车燃料耗费价格与混合动力汽车基本持平。截至目前,虽然无法确认电力还是燃料电池,或是其他种类的能源会是未来汽车的动力来源,但日本发展燃料电池技术这一行动已经在提醒我们,发展新能源车不应止步于电动。
不可否认,国内各车企在电动汽车领域有了一定的积累,其研发的电动汽车较几年前也有了长足进步。同时,消费者对电动汽车的接受程度也有了大幅提高。北汽新能源方面介绍,自其6月启动“卫蓝先锋”活动以来,两个月订单超过1000辆。但有一个事实无法回避,即今年上半年市电动汽车上牌只有600多个,而配置的指标有9382个,两个数字之间巨大的落差主要是充电桩安装受到多种因素制约。
其实,无论是储能技术还是配套设施等方面,电动汽车还不成熟,目前来看它仅是新能源车的一种尝试,既有技术上的瓶颈,又有推广中的难点,大规模发展电动汽车风险可谓巨大。虽然可以用大规模生产推动产业进步来解释,但大多数车企均在电动汽车上发力,还是有些操之过急,新能源产业有“跑偏”的危险。
这方面我们应借鉴日本的方法—其在混合动力有了一定的积累后,又开始发展燃料电池技术,这可以解读为技术储备,也可以解读为未雨绸缪。一个汽车发达国家尚且如此,那么在汽车行业亟须提高的我们更应有忧患意识和前瞻的视野。当然,这不应是某一个或几个企业的个体行为,而是顶层设计中除鼓励发展电动汽车之外,也应鼓励包括燃料电池在内的其他新能源技术。而国内车企做事往往喜欢一哄而上,这就更需要有相应的路线图,以不违背市场原则的前提下,为新能源车的发展提供更多方向。
其实,相较于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的推广更为方便,受到的制约也更少;而随着科技的进步,相信还有更好的、更便于推广的技术出现。当然,无论是纯电动、燃料电池技术,还是其他解决方案,都应受到足够的重视和发展,过于侧重某种技术可能会错失未来,毕竟谁也无法预测科技的发展。
该用户其它信息

VIP推荐

免费发布信息,免费发布B2B信息网站平台 - 三六零分类信息网 沪ICP备09012988号-2
企业名录 Produ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