窝窝头起源的历史是不可考了,但我们知道至少在明朝已经有这个名称,即是去今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了。李光庭著《乡言解颐》卷五,载刘宽夫《日下七事诗》,末章中说及“爱窝窝”,小注云,“窝窝以糯米粉为之,状如元宵粉荔,中有糖馅,蒸熟外糁自粉,上作一凹,故名窝窝。田间所食则用杂粮面为之,大或至斤许,其下一窝如旧而复之。茶馆所制甚小,曰爱窝窝,相传明世中富有嗜之者,因名御爱窝窝,今但曰爱而已”。照这样说,爱窝窝由于御爱窝窝的缩称,那么可见窝窝头的名称在明朝那时候已经有了。
词语意蕴
营养成分
富含人体必需的多种蛋白质、氨基酸、不饱合脂肪酸、碳水化合物、粗纤维和多种微量元素、矿物质,属低脂、低糖食品,尤其适合糖尿病人及肥胖人群食用。
生产制作
窝窝头在北方常见,在南方却不常见,南方面食口感多偏松软,大多数人不喜欢窝窝头扎实的口感,对于面食越来越喜爱的我来说,无论是松软的还是扎实的,都很喜欢,想要买到正宗的粗粮粉并不是太容易,在电商上买了科尔沁的石磨玉米粉和山西的石磨黄豆粉,二者混合制成的窝窝头,蒸制出来以后,每一口都散发着粗粮的香气,很是好吃,但是,由于窝窝头不是发酵面团,是实面团,吃两三个就饱了。
用料
玉米粉200克
辅料
·
黄豆粉50克
·
泡打粉4克
调料
·
白砂糖40克
·
水120克
窝窝头的做法
1.将玉米面粉过筛后倒入盆中
2.将黄豆粉过筛后倒入盆中
3.在盆中加入白砂糖和泡打粉,将材料混合均匀
4.将温水缓缓加入盆中,与粉类混合
5.揉成细致有弹性的面团,蒙上保鲜膜,松弛30分钟
6.将面团搓成长条
7.分割成每个约30克的剂子
8.将小面团搓圆,将大拇指搓入面团中间,不断转动,塑型,使其成为中空的锥形
9.在竹蒸笼上铺上蒸笼纸,将窝窝头均匀的码在蒸笼内
10.锅内倒入适量清水,水蒸气上来以后,放上蒸屉,在放上竹蒸笼,大火蒸制15分钟即可[1]
做法二
1.加入适量白糖搅拌均匀。喜欢很甜的可以多加点。
2.加温牛奶然后加入温牛奶,边加边用筷子搅拌。
3.揉成面团,盖起静置10分钟。
4.把面团揉成长条。
5.将长条切成大小差不多的小剂子。
6.将所有的面团依次团成丸子。
7.取一个用食指从中间戳个洞。
8.把它套在食指上,用另外一个手辅助整成窝窝头的样子。
9.将所有的面团依次做好。
10.最好只要将窝窝头放入蒸锅蒸至水开后再蒸10分钟就可以了。
主要功效
窝窝头多是用玉米面或杂合面做成,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能刺激肠道蠕动,可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产生饱腹感,对肥胖病人进食有利,可作为减肥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