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三六零分类信息网!老站,搜索引擎当天收录,欢迎发信息

针织开拉筒机自动送筒贴装置设计

2019/2/16 2:40:56发布78次查看

针织开拉筒机自动送筒贴装置设计
摘要
21世纪,人们生活水平逐步提升,衣食住行都追求更高品质。服装行业,日趋多样化,需要时尚,需要休闲,需要舒适,需要气质,需要个性......有需求就有发展,这也极大地推动了服装机械的发展。在服装机械的生产制造过程中,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不断被应用,尤其是在20世纪中期后,极大程度上改变着服装生产各工序传统的加工工艺和生产组织形式,同时形成了从裁剪、黏合、缝纫、整烫、包装乃至各工序间制件传输的完整的生产设备体系。最新数据表明,目前世界上仅缝纫机种类已经过万,由此可见服装机械工业的发展是以一种飞快的速度前进。虽然车缝设备或机械,辅助工具蝴蝶、刀模、压脚等已普遍存在于服装纺织业,尤其是在梭织衫部分。针织设备虽然近十年来也有了极大的发展,但都是衣车上的改进,对于自动抓取裁片,收料这一块,却还是停滞不前,需要攻破的难关很多,国外研究比国内还要先进一些。[1]
溢达本着做客户最满意的合作伙伴,不仅在服装质量上给予客户最满意的答复,在交期上也力争完美。但是仅靠人工手动制衣,其效率是远不足以满足各大订单的需求。自2011年起,溢达集团开始向制衣自动化方向迈进,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23种自动机的诞生极大促进了制衣效率,但绝大多数是解决梭织制衣自动化问题,对于针织自动化,目前还是比较少的。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主要是提高针织开拉筒设备的利用率,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作业难度。课题研究的主要意义在于将车缝工序进一步实现自动化,将针织前幅裁片,网脚,粘朴,开拉筒连成一条线,实现更大化的车缝一体化。
关键词:针织;开拉筒机;自动送筒贴装置
目录
1. 绪论 - 6 -
1.1科祺牌针织开拉筒机介绍 - 6 -
1.2针织落筒贴工序介绍 - 6 -
1.3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8 -
2. 方案设计 - 9 -
2.1方案一 - 9 -
2.2方案二 - 10 -
3. 结构设计 - 11 -
3.1输送筒贴结构设计 - 11 -
3.1.1筒贴限位结构设计 - 11 -
3.1.2筒贴输送结构设计 - 11 -
3.1.3夹取筒贴前压板设计 - 12 -
3.1.4切刀引用与设计 - 13 -
3.1.5机械夹设计 - 14 -
3.1.6 移送平台装置 - 16 -
3.2整体结构设计 - 17 -
3.3校核 - 21 -
3.3.1轴的校核 - 22 -
3.3.2轴承的校核 - 24 -
3.3.3联轴器的校核 - 26 -
4. 电气设计 - 27 -
4.1电气组成 - 27 -
4.2电气原理图 - 28 -
4.3电气元件选型 - 29 -
4.3.1 plc选型及特殊功能模块选型 - 29 -
4.3.2 电机及驱动器的选择 - 31 -
4.3.3 重要传感器的选型 - 34 -
4.4电气元件列表 - 35 -
4.5电气布局图 - 36 -
5. 程序设计 - 38 -
5.1 三菱gxdeveloper程序编辑软件的介绍 - 38 -
5.2 程序顺序逻辑图 - 39 -
5.3 动作顺序 - 40 -
5.4 i/o口分配及继电器分配 - 41 -
5.5 程序介绍 - 42 -
5.5.1 fx1n-14mt程序介绍 - 42 -
5.5.2 fx3u-32mt程序介绍 - 44 -
5.5.3 程序调试成果展示 - 52 -
6. 项目总结与未来展望 - 56 -
参考文献: - 57 -
1.绪论
1.1科祺牌针织开拉筒机的介绍
针织开拉筒机,科祺牌,具有完成针织前幅的开筒和拉筒两道工序,可通过调节参数,适用不同款式前幅落筒贴。
针织开拉筒机,半自动化设备,车缝及收料部分可实现自动化,但是铺放前幅及摆放筒贴需要人工完成,且前幅与筒贴的铺放及对位与车缝位置不是在同一个位置。
针织开筒分为三种,纯手工开拉筒、胶膜开拉筒以及开筒机开拉筒。由于本题是研究怎样实现针织开拉筒机开拉筒更大的自动化,因此,只涉及到针织开拉筒机。
图1.1 针织开筒机
1.2针织落筒贴工序介绍
在针织衫生产加工过程中,由于针织面料柔软,易拉伸变形,再加工受机器设备本身状况和安装上的故障,执行工艺不严格,操作不当等因素的影响,会造成编织疵点,染整印花疵点以及缝制不良和尺寸不符等缺陷,不同程度地影响着成品的美观,因此特别留意其疵点。
针织开筒在工艺要求上,不能大蚊鸡,筒要对中,不能歪筒,布类是格、条时,按制单要求对条或对格。
图1.2 开拉筒机作业图
开拉筒机开拉筒作业流程:
图1.3 调参数,铺放前幅 图1.4 依次铺放筒贴
图1.5 移至车缝位置 图1.6 开筒或开拉筒与收料
1.3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车缝过程需要弯腰作业,小腹顶着前幅,眼睛在对位过程中需要时刻盯紧裁片,强度高,易疲劳。针对以上几个现有的车缝难题,本课题旨在研究各个部分的变形和驱动结构设计,分析各种方案的优缺点和可行性,确定最终方案。初步想法是化固定工作台为移动工作台,化成卷筒贴代替片状筒贴,以机械手代替人手摆放筒贴,达到解放人
手,降低劳动强度,提升效率的目的。人工只需要放上前幅裁片对位,后面筒贴的摆放和车缝自动完成。
针织开拉筒机自动送筒贴装置整体分为四大部分,包括移动工作台、送筒贴装置、开拉筒车缝部分和收料部分。其中开拉筒车缝和收料两部分是开拉筒机本身具有的部分,只有在机构和程序上稍作改良即可。移动工作台和送筒贴装置是难点所在,需要考虑筒贴的铺放对位正确,移动工作台在输送过程中不走位。
本章小结:以上是对针织开拉筒机及开筒工序的学习,针织布本身易卷边,易变形,过多的拉扯和久置都会影响质量。同时因为该工序共三片裁片,裁片的对位要求十分严格,工人弯腰作业对位过程中,腰部及眼部均易酸痛。再则现有车位中,日产量本来就不高,出现不合格率也高,因此需要对设备进行一些改良。
2.方案设计
2.1方案一
图2.1 方案一
方案一在现有开拉筒机的基础上增加移动工作台和送筒贴装置,如图2.1,做出的改善如下。
(1)化片状的筒贴为卷筒,减少裁断这一前工序。原有工序,是将过完朴的筒贴裁成片状,在落筒过程中,需要一片一片的铺放对位。
(2)增加导轨模组ccmw50,化原有固定工作台为移动工作台,代替人手将布平移到车缝位置
(3)移动工作台增设吸风装置,作用主要有两点,一是防止移动过程中筒贴走位,二是保证下垂的布料不会滑落。
(4)增设机械夹夹取筒贴,气缸带动机械夹一次夹取两片,代替人手轮流放置筒贴
(5)车缝与收料部分应用原有装置,但需做部分修改
[url=][b]针织开拉筒机自动送筒贴装置设计[/b][/url]
该用户其它信息

VIP推荐

免费发布信息,免费发布B2B信息网站平台 - 三六零分类信息网 沪ICP备09012988号-2
企业名录 Produ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