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对关公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关公更是成为晋商心目中“信义’的化身。而晋商所到之处,都以关公为偶像,尊为财神,到处建关公庙。又因关公喜读《春秋》,终生不辍,所以庙中皆建“春秋楼”。
民间称关羽为“关帝”、“关公”、“关老爷”。人们祭祀关公,主要是看中关羽重义气、讲忠诚,这符合封建社会自然经济中小生产者们的心理,人们祭祀关公,还因为关帝是皇封的正神,有灵验,所以民间普遍地供铜关公像,以求财免灾。
在关公的葬身之地—荆州,后世对关公的崇拜恰恰发源于此.
关公在临沮遇难后,即被江陵地区奉为本地神灵。据《当阳县志》记载,孙吴杀害关公父子,并用诸侯之礼埋葬了尸体,“邦人墓祭,岁以为常“。另据明代湖广按察使《义勇武安王墓》记载。
显而易见,很早以前在当阳以西5里处就有关公墓,不过那时的墓地比较简陋,只不过是座土冢,乡里还为其建立祠堂祭拜之,“岁以为常”。与车公信仰所不同的是,乡民最初供奉关公铜雕像不是为了祈福求安康,而是怀着一种敬畏的心理,小心供奉.不求福祥,但求平安,只希望关公的冤魂不要将生前的怨恨迁怒于自己。那时,关公还没有进入神坛,只是作为人鬼被人们供奉,敬畏、避祸的成分更多些。因此,早期关公祠庙中的铜雕像比较阴森可怕,“面怒而多髯,容状可畏”。而且,这种信奉还有着明显的地域性,仅在荆州地区比较流行,还处于地方民间信仰阶段.
《三国志·关羽传》中对关平的记述只寥容几字,而在演义、传说中,他却有了曲折的经历。他与关羽如影随形,转战南北,出生入死,最后英勇就义。在关羽成神后,关平也成为关羽的配享。关帝庙中的铜雕神像,居中者为关羽,右边白脸捧印的就是关平。左边黑脸持刀的则是关羽部将周仓.
关羽次子关兴,虽然颇有才气,但他所任之官,并不是需要亲自带兵打仗的武将职位,加上英年早逝,根本不可能创建辉煌的功劳。但这反而为小说家留下了巨大的想象空间,任凭小说家随心所欲地进行自由创作。
河北中正铜工艺品制造有限公司
13722252255
中国 保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