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奇创意项目:不报名
艾灸,长住家庭的保健医师
明代著名医学家李时珍的父亲李言闻在其著作《蕲艾传》中写道:“产于山阳,采以端午。治病灸疾,功非小补。”这就是艾草,平凡而神奇的养生之草。事实上,艾草之所以能以平凡无话的形象深深地根植于人们心中,除其自身具有的神奇功能外,以其为原料的艾灸——自然古朴、绿色无创的调理保健方法更是一种可以在家庭自我疗病和保健的传统医术。
艾灸,温通经络、驱寒散邪
艾灸是我们祖先传承下来的保健良方,是一种神奇的治病保健手段。早在中国古代,人民就利用艾灸治病和保健,《千金要方》中指出:非灸不精,灸足三里,称为“长寿穴”;《扁鹊心书》中说:“人至年阳气衰,故手足不能温,下元虚惫,动作艰难,盖人有一息气在,则不死,气者阳所生也。故阳气尽则心死。人于无病时,常灸关元、气海、命关、中脘…….虽未得长生,亦可保百余年寿矣。”无事每日施灸,会令身体越来越好,几乎不生病,更可以远离医院。
人体经络的一个多层次、多功能、多形态的调控系统。在这个由经络构成的人体网络中,布满了众多的穴位。正是靠着这些穴位的相互沟通、相互协调,人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才能协调一致的工作,让人这部机器正常运转。如果经络不通,便气血不足、运行不畅,人就容易衰老生病。艾灸是在穴位上施灸,通过温热刺激,让经络畅通,相互激发、相互协同、作用叠加,使气血运行,以火攻邪,从而达到祛风寒、化瘀滞、消炎止痛,促进细胞再生,保健、养生、美容的功效。
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
艾灸的疗效十分神奇,其适用范围也十分广泛,有温阳补气、温经通络、消瘀散结、补中益气的作用,可以广泛用于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疾病,尤其对乳腺炎、前列腺炎、肩周炎、盆腔炎、颈椎病、糖尿病等有特效。
同时,现代医学研究证实,施灸能提高白细胞的功能,加速抗体形成,增加机体防御力,对呼吸、循环、消化、生殖系统有调节作用,从而对人体起到一定的保健防病作用。中国已故著名中医研究员刘炳凡老先生在《颐年金名·预防提要》中强调:“有疾宜先治,无疴应早防。”日本人须藤作等做过的灸法抗癌研究,还表明艾灸可以使皮肤组织中潜在飞抗癌作用得到活化,起到治癌抗癌的作用。
艾灸的作用:
通经活络、行气活血、去湿逐寒、消肿散结、回阳救逆、防病保健。
艾灸的作用广泛,现代研究认为,艾燃烧生成物的甲醇提取物,有清除自由基作用,并且比未燃烧的艾的甲醇提取物作用更强。施灸局部皮肤中过氧化脂质显著减少,此作用是艾的燃烧生成物所致。艾的燃烧不仅没有破坏其有效药物成分,反而使之有所增强。艾燃烧生成物中的抗氧化物质,附着在穴位处皮肤上,通过灸热渗透进入体内而起作用的。
研究证实,艾灸燃烧时产生的热量,是一种十分有效并适应于机体治疗的物理因子红外线。根据物理学的原理,任何物体都可以发射红外线和吸收红外线,人体也不例外。近红外线对人体的穿透深度较远红外线深,最多可达10mm,并被机体吸收。研究认为,艾灸在燃烧时产生的辐射能谱是红外线,且近红外线占主要成分。近红外线可激励人体穴位内生物分子的氢键,产生受激相干谐振吸收效应,通过神经-体液系统传递人体细胞所需的能量。艾灸时的红外辐射可为机体细胞的代谢活动、免疫功能提供所必需的能量,也能给缺乏能量的病态细胞提供活化能。而艾灸施于穴位,其近红外辐射具有较高的穿透能力,可通过经络系统,更好地将能量送至病灶而起作用。
艾灸的好处还用于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疾病,尤其对乳腺炎、前列腺炎、肩周炎、盆腔炎、颈椎病、糖尿病等有特效。其次,艾灸具有奇特养生保健的作用。进入现代社会之后,针疗不断得到发展,而艾灸却受到了人们的冷落。艾灸在施治过程中,烧灼患者经穴,会在身体上留下施灸的疤痕。灸学大师周楣声先生指出,正是病痛与灸疮带给患者的双重痛苦,使得艾灸一蹶不振,并呼吁对艾灸深入研究,推进艾灸的现代化发展。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艾灸疗效独特性的认识,艾灸疗法重新得到了医学界重视,现代化研究的步伐也在加快。现代的温灸疗法,并不直接接触皮肤,采用艾条悬灸和艾灸器温灸的方式作用治疗疾病保健养生只用,效果也很好。并具有使用方便,操作简单,不会烧灼皮肤产生疤痕的特点。
艾灸为身体补充阳气,尤其适用于阳虚体质。艾灸有补泻的作用,对于阴虚火旺热症体质的人,要先从泻法开始,滋阴的同时再调理阴阳的平衡.
灸法是利用艾绒在体表穴位上的烧灼,借助灸火的温和热力和药物的作用、腧穴的功能,通过经络的传导,起到温通气血、扶正祛邪的作用,达到治疗疾病和保健目的的一种外治法。清代吴仪洛著《本草从新》中记载艾叶“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以之灸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意思说:艾绒制成的艾炷,能使热气内注,温煦气血,透达经络,并且艾灸一些具有补益强壮作用的穴位,故而能够达到扶正祛邪,强身保健的作用。保健灸法是自古以来的防病之术。
要使身体健康平安,常灸足三里穴,勿使灸疮干燥,结痂愈合,这是古代医疗长期实践中得出来的经验总结。又如灸风门穴可预防感冒,常灸曲池穴、中脘穴、足三里穴、大椎穴、脾俞穴、肾俞穴、阳陵泉穴、三阴交穴都可以起到保健作用。现代医学实验研究证明,灸法可以调整脏腑功能,促进新陈代谢、改变血液成分,增加白细胞、血色素、红细胞数量和白细胞的吞噬功能,加强免疫力,提高机体的抵抗力,从而起到预防保健的作用。
艾叶能宣理气血,温中逐冷,除湿开郁,生肌安胎,利阴气,暖子宫,杀蛔虫,灸百病,能通十二经气血,能回垂绝之元阳。用于内服治宫寒不孕,行经腹痛,崩漏带下。外用能灸治百病,强壮元阳,温通经脉,驱风散寒,舒筋活络,回阳救逆。
艾用于灸法,其功效确非我们意想所能及的。艾火的温热刺激能直达深部,经久不消,使人发生畅快之感。若以普通火热,则只觉表层灼痛,而无温煦散寒之作用。灸法也和针法一样,能使衰弱之机能旺盛,也能使亢进之功能得到抑制。虚寒者能补,郁结者能散,有病者能治,无病者灸之可以健身延年。以上是经络养生网讲述艾灸的功效与作用,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艾草,别名:艾叶、艾蒿、家艾,为菊科艾属,学名为aremisiaargyi,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属菊科类,其气味有特异芬芳,成品可用来消炎杀菌,活血化淤,祛湿散寒,回阳求逆,祛病强身,滋补元气,平衡阴阳,被誉为“神草”、“中草药的钻石”。
艾灸,就是把艾草做成艾条、艾绒等各种形状,点燃后熏烤人体相应穴位,乃中国最古老的医术之一,源于远古时代,形成于商周年间,历时千年,经久不衰。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艾炙可温肌散寒、疏风解表;温经通络、活血散瘀;温中健脾、强壮脏腑;温阴补虚、回阳固脱;行气活血、消火化瘀;平衡阴阳、保健防病。
深圳国生艾制品有限公司
丰顺
13751077080
福永镇桥头桥南274震得大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