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三种力的作用和目的不同,但是老师往往却把它们笼统地叫作向地面发力。为了使舞者容易理解老师所说的力学道理,同时又符合舞者的感觉,课下自己练习时,应能够别把上述三种力区别开来,分别称为:重力、提升反力、支反力。能够明白三种力都可以向地面发力的道理,就不难理解诸如“向地面发力以便保持身体稳定”这些话的含义了。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发生在一直线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同时产生同时消失。上述三定律所阐述的力学现象,随时随地地发生在舞者的舞蹈过程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够用力学用语解释动作要领,将会使学生准确领会老师意图,会使学生舞蹈水平提高的更快。另外,除了分析和解释舞蹈力学现象,舞蹈力学常识还有一个重要作用就是把舞蹈约定俗成的词汇(例如:用身体引带)“翻译”成具有科学定义的力学词汇。下面先由浅入深的讲几个力学词汇,再分析一些简单而重要的动作。
词汇一:人体重心。因为人体有厚度,且人体形态不断发生变化,所以沿用力学上对人体重心的定义,就会使舞者始终无法知道重心在哪里。实际训练中只要知道:人体重心一定在一条垂直于地面的直线上,这个直线一定与能够稳定将人体支撑起来的点重合。说俗点儿,当一只手稳稳地将你托起时,你的重心一定在这只手的正上方。词汇二:重力。人体重力在训练中可以看作是个不变的常量,不会随舞者的意愿增加或减少。但是舞者可以将人体重力抽象的想象为聚集在人体重心那一点。这种抽象思维并不会使你产生错误,反而使你更容易理解舞蹈力学关系。有了对上述三个力学定律和对两个力学词汇的理解,就可以分析解释(翻译)老师的一些习惯用语。习惯用语一:向地面发力。这是老师讲课时经常用到的词汇。其实向地面发力这样一个简单的词汇,包含着三种不同的舞蹈力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