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年制款砚台容易现金收购吗价格怎么样
“回首中华砚文化生长史,唐代砚雍容华贵,如出水杨贵妃;宋代砚冷峻峭拔,如风中李清照;明清砚外柔内刚,如章台柳如是。”黄海涛指出,一些今世砚的制作缺乏对传统文化的深入明确,一味追求繁复形式的堆砌,与砚台的文化属性相差甚远。但也有许多今世砚制作者能够在继续传统的基础上,敢于创新、勇于实践,将中华传统砚文化的工艺美学发扬光大,“这些制砚艺术家的作品值得期待。”
自2007年,上海古玩古玩央推出“历代名砚专场”后,砚台拍卖就此脱离瓷杂类,成为自力的拍卖门类。即即是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急后经济疲软的几年里,砚台的拍卖成交额也相当亮眼,如2009年西泠印社“文房清玩·历代名砚专场”中,“吴昌硕铭、沈石友铭石破天惊端砚”以235万元成交;2010年上海古玩古玩央春拍中,清乾隆“乾隆御用”御题诗澄泥伏虎砚及紫檀盖盒以1400万元成交,打破了其时砚台拍卖的天下纪录。2012年西泠春拍中,一方清铭紫云砚估价150万元至250万元,成交价为586.5万元。
近几年藏品乾隆年制款砚台拍卖真实成交记录:
藏品名称:水晶云蝠纹砚台
估价60.00到60.00万---成交价:hkd176.00万---成交日期:2016年6月5日
藏品名称:水晶云蝠纹砚台
估价60.00到60.00万---成交价:hkd176.00万---成交日期:2016年6月5日
藏品名称:清代梅花卷云纹砚台
估价88.00到176.00万---成交价:hkd96.80万---成交日期:2016年12月11日
藏品名称:老回纹砚台
估价129.00到129.00万---成交价:ntd148.50万---成交日期:2018年1月26日
藏品名称:砚台
估价125.00到125.00万---成交价:hkd137.50万---成交日期:2018年5月24日
藏品名称:苴却石雕错眼婴戏纹有盒砚台盉
估价400.00到400.00万---成交价:hkd440.00万---成交日期:2018年5月24日
藏品名称:苴却石雕错眼婴戏纹有盒砚台盉
估价400.00到400.00万---成交价:hkd440.00万---成交日期:2018年5月24日
藏品名称:砚台
估价125.00到125.00万---成交价:hkd137.50万---成交日期:2018年5月24日
藏品名称:苴却石雕错眼婴戏纹有盒砚台盉
估价400.00到400.00万---成交价:hkd440.00万---成交日期:2018年5月24日
藏品名称:端砚砚台
估价16.00到16.00万---成交价:hkd80.00万---成交日期:2016年1月9日
乾隆年制款砚台以往现金收购纪录
乾隆年制款,而就市场体现来看,黄海涛体现,古砚和今世砚相比,现在古砚的价格更高,市场体现更好:“究其缘故原由,包罗艺术品自身的价值纪律;砚台制作的目的、性子、特点、投入;以及砚台施展的作用、使用者的特点及砚台的制作工艺。”他说,传统砚文化在今世的异化,造成了许多今世砚的自身价值大打折扣。
上海保利5周年春拍骨董珍玩之清乾隆“乾隆御用”御题诗澄泥伏虎砚及紫檀盖盒1400万元成交,打破砚台拍卖天下纪录。此清乾隆御制澄泥虎伏砚,《钦定四库全书》、《钦定西清砚谱》等皇家文籍均有著录。此品整器作卧虎之形,色属澄泥砚中为上乘的鳝鱼黄,乃吴中供御巧匠凭证绛州澄泥配方重新缔造之品。该虎伏砚以一椭圆形肩负式紫檀木盒储之,盒面镌刻隶书“虎伏研”三字,盒盖内填金隶书御铭与砚铭相同,下有钤宝二,曰“会意不远”、“德充符”。盒内底镌刻隶书“乾隆御用”,并“几暇临池”方印,均填金,雕饰十分细腻,应为乾隆书房中蒙天子手泽的珍品。
一招识别乾隆年制底款,在清代的文人雅士中,纪晓岚堪称“砚痴”。据纪录,这位乾隆年间的大学士晚年集砚成癖,“每见罕奇,必欲刻意求之”。他编的《阅微草堂砚谱》与《西清砚谱》《沈氏砚林》《砚史》并称为“四大砚谱”。本次展出的螭纹端砚即著录于《阅微草堂砚谱》。该砚长15.4厘米、宽10.7厘米、高1.9厘米,椭圆形,色呈紫红,砚面开椭圆形墨池,围绕着墨池雕有双螭纹。砚背有纪晓岚的题铭:“和庵至广东巡抚还京,以此砚赠余曰:‘端溪旧石稀若晨星,新石之佳者则以此为上品矣。’竹虚亦言:‘歙石久尽,新砚公采于婺源,’然则端紫罗文同归于尽,又何须纷纷相轧乎!嘉庆甲子四月晓岚记,时年八十有一。”华慈祥告诉记者,螭纹端砚题铭于嘉庆九年,距离纪晓岚去世只有一年,它也是现在存世的5方《阅微草堂砚谱》著录砚之一。
黄海涛以为,从投资角度来说,砚台可称得上是一支“潜力股”:一是由于历史上砚台是贵族珍藏的热门;二是现在砚台尚处于价值洼地;三是种种传统艺术品中,砚是没有大幅群体上涨的艺术品;四是一些“先知先觉”者已在吸纳建仓;五是民间藏家的惜售,中古玩藏品已经很难在民间泛起。
“惟砚作田——上海博物馆藏砚精炼展”昨天开幕,这是上博自建馆以来举行的砚台专题展,展出的97件(组)砚台珍藏跨越2000多年历史,为人们泛起砚史的生长脉络。砚亦称研,是研墨的工具。作为极具中国特色的传统文房器用,在中华文化的生长与文明的撒播中,起着不行替换的作用。据上博工艺研究部研究员华慈祥透露,砚的起源甚早,其前身为新石器时代的研磨具,而迄今所知古的成型石砚出土于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早期砚注重功效性,至唐宋时期,文人先关注砚的造型与用材,端、歙名石为世所重。明清是砚史的岑岭,不仅形制多样,选材也应有尽有。
古董古玩,古玩拍卖,艺术品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