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条“智能”业务流程线上的细小环节。对于很多传统制造商来说,企业要实现由“制造” 向“智造”的转型,把生产线变为机器人不失为一种捷径,但要走得通,还需要雄厚的资本能力,况且这种一夜之间“niao枪换炮”的做法并不现实。
反观,机械加工通过对老旧的生产线进行自动化改造,并使用信息化的手段,例如管理系统整合底层生产线、条形码、rfid等,逐步建立数字化工厂更可靠。
转型风口:制造业如何用“赋能技术”扭转被洗牌命运?
经济学家、中国社科院学部吕政曾用12个字概括,从1949年到2049年,中国制造业的发展:“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大到强”,中国无疑将成为“世界工厂”。按照这个思路,留给中国制造的时间仅剩32年,但好消息是,被称为智能制造关键的“赋能技术”正来势迅猛。
forrester物联网研究的调查显示,制造商认为最重要的物联网赋能技术排列如下:54%工业用无线网络、51%实时定位系统、49%安全感测器、44%条码、35%被动式rfid。
沈阳强力达机械制造厂
18698876548
中国 沈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