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8月,物联网被正式列为国家五大新兴战略性产业,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与此同时,农业领域的物联网开发和应用也逐步展开。农业部专门成立农业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启动农业物联网区域试验工程。
农业物联网的应用主要是在农业生产环境因子方面实现感知、传输、处理和再控制。从种植业说,农业生产环境因子包括水、肥、热、气、光等;在养殖业方面,包括光照、温度、空气、水的ph值、溶解氧、富营养物等。
农业物联网还有深层次的感知,就是要感知生物本体。比如,对水稻叶片中的各种营养元素的感知,对动物健康状况、发情、配种等信息的感知。通过这些信息的感知、处理,实现对环境因子控制。如果感知到水稻叶片中叶绿素含量降低,说明缺氮了,就要主动添加氮肥。如果等到肉眼看到叶片发黄再追肥,就晚了。所以,对生物本体的感知主要作用在于预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