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存最早的工商业广告是收藏在上海博物馆的北宋时代济南刘记针铺广告,比英国第(di)一张推销图书的英文印刷广告早四五年。元明时期,雕版印刷业得到发展,印刷广告不断增加,到清代,木版年画甚为流行,内容多取材于民间故事,戏剧人物及“福”、“禄”、“寿”、“喜”等吉祥字画;许多商人用木版画做商品包装,包装广告得到了发展。
1853年香港出现第(di)一份中文报《遐迩贯珍》,开始经营广告业务。1858年中国人自己创办的第(di)一份中文商报《香港船头货价纸》,即后来的《香港中外新报》。《中外新报》以商情、船期等广告为主要内容。19世纪60年代,上海成为中国经济枢纽,报业也蓬勃发展。如著名的《申报》 大量刊登广告。1919年《申报》的发行量增加到3万份,其广告占整个版面约50%。 1914年爆发了第(di)一次世界大战,列强无暇东顾,我国民族工业获得发展,广告进入了发展时期,内容遍及银行、香烟、百货、等行业。据上海《新闻报》1923年记载,广告费收入每年几乎上百万元。同时广告注重文字、编排、绘画等形式,图文并茂,增强了广告艺术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