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三六零分类信息网!老站,搜索引擎当天收录,欢迎发信息

免联考mba国家承认,在职读上海周末班

2018/10/24 15:34:30发布77次查看
                    东华卡尔顿mba开学时间
加拿大卡尔顿大学成立于1942年,位于加拿大政治、科技中心--首都渥太华,是一所公立综合性大学。目前学校有来自世界100多个国家的近两万名学生,设有55个硕士点,23个博士点和90多个研究中心。eric sprott商学院是加拿大最富创新精神的商学院之一,其整体研究水平名列加拿大57个商学院的前10位,提供学士、硕士、博士层次的商科教育,是加拿大东部地区唯有权授予管理学博士的商学院。
东华大学是国家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国家“211 工程”重点建设高等院校,是中国首批具有博士、硕士、学士三级学位授予权的大学之一,致力于建设“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有特色的高水平大学”。旭日工商管理学院前身为1953 年建立的管理工程教研室,汇集了美国哈佛大学公共管理学博士周世逑教授和留苏博士张绮春、汤颖等新中国一代管理专家。教育江学者特聘教授徐寅峰担任院长,第十一届副、著名经济学家厉无畏担任名誉院长。2017年,东华大学mba项目连续第五年蝉联“中国最具影响力mba排行榜”第十一位,并入选“年度表现最佳mba院校排行榜”前十名。2017年旭日工商管理学院获得英国工商管理协会amba认证。
东华大学与加拿大卡尔顿大学合作举办工商管理硕士(mba)项目是经国家教育部和学位委员会办公室于2003年2月批准举办的,旨在为中国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创新精神、具有综合管理知识和商业分析能力的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需要的高级工商管理人才。项目的核心内容为商业分析,即大数据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是目前知识经济与企业智能化的自然延伸,也是卡尔顿大学最新打造的特色研究与教学方向。该项目的特色在于学生不用出国就可以接受北美先进的商科教育,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并将获得与亲自去加拿大卡尔顿大学攻读mba完全一致的学位。本项目采取小班化授课,师生交融,其乐无穷且在读学生有机会游学加拿大,亲身体验北美的独特文化氛围。
本项目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建立了学籍管理制度和学生档案、教学资料的保管制度,以aacsb的标准认真审核每一位任课教师的资质。
在优质教育资源引进方面,双方经过协商,在卡尔顿大学商学院mba教学的基础上,结合东华大学管理学院mba教学的实际情况,16门mba课程全部选择了国际上著名的mba原版教材,5门课程的教材采用了国内出版的影印本。以上采用的mba原版教材,无论是国内影印本还是境外采购版本,上课教师从美国四大出版商(mcgraw-hill, pearson, thomson, wiley)或其中国代表处获得了教辅材料或在线教学支持服务。
卡尔顿大学商学院为担任基础课程教学的教师提供了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案例分析等教学支持,并为每位教师配备了相同学科的教学顾问,双方的教师通过讲学、访问的机会或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交流探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双方不定期召开各种教学研讨会议等。
办学以来,中加双方一直致力于加强教育教学的管理,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了许多符合中国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创新精神的高层次工商管理人才,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同时,本项目的开展也丰富了东华大学mba教育的内容和层次,推进了mba教育的国际化发展,促进了中加mba教育的融合。
经济手段是在企业管理中强调分配与贡献挂钩,利用各种经济刺激的杠杆进行交换、诱导,表现为“选择与竞争”;如同市场交易,我给你需要的,你给我需要的,是选择性的。本质上是“互惠”性的。
行政手段则是强调组织的权威,依靠规章制度、程序及政策,表现为“命令与控制”;类如法律,告诉你什么不能做、什么必须做,并且服从、没有借口。本质上是“强制”性的。
文化手段则倡导共同的价值观、传统、仪式、信念、心理契约等等,表现为“认同与服从”。例如各民族的节日和风俗,源远流长,过年要放鞭炮、中秋要吃月饼等,谁也不在乎为什么一定要这样做;比如你来到华为,人人都拼了命的加班,你要不跟着加点班,就好像是个错误似的。这种感受就是潜移默化,融入意识流的产物,履行它无须任何理由,是自发性的。本质是上“习俗”性的。
三者各有所长,互为促进,有效的管理必须让三种力量互用。但是三者的关系谁先谁后?谁主谁次?谁服从谁?就很重要了。
正如我前面所举,无论是行政先导还是文化先行的实践,基本上都没有取得良好的成效。
究其根本,“人”是所有生产要素中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要素,要激发企业的活力,必须从激发人的意愿开始,组织和个人的良性互动就必须从运用好经济手段开始。
把这件事(经济手段)设计好了,后面的行政手段和文化手段才能释放它应有的效能。
因此这句话我们可归纳为:以经济手段为主,以行政手段和文化手段为辅的机制设计及制度安排,方是企业良性运作的正途。
它的内涵可以概要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先满足人的经济动机,在经济需求上实现必要的公平和刺激,而后据以展开行政规范和文化认同的设计。
二、管理设计服从于经营规划和经营现实。即:管理服务于经营。例如在设计时:商业模式设计在前,管理制度、组织形式、文化设计等在后。
三、什么样的经济条件决定实施什么样的管理模式。
管理中所运用的措施不会超出经济手段、行政手段、文化手段这三个领域。
前面讲了先后关系,那这三种手段的运用以何为重呢?则要视企业经营对人的内在驱动力的依赖度。
一般而言,当外在的监督变得困难时,内在的驱动就成为关键---即重视文化手段,反之,则重视行政手段。
但是要注意:按照“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指导原则,无论以何为主,都必须以合理的经济手段的设计为基础为前提。
另外应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除了让员工在企业中得到基本的保障外,经济手段的灵魂是“平等的竞争”,只有它,才可以实现奖优罚劣和促进努力创新。
也就是说,企业中的价值分配,必须体现平等的竞争、奖优罚劣这一主张,就像我们常讲的,必须让多劳者、贡献大者获得更大的经济利益。
由于经济手段所设计的是组织与个人之间的互惠关系,是促进行为的自主选择。
那么在管理上,在许多微观层面就没有必要事事检察、监督和防范,比如可以从事前审批为主,转变为事中事后的合规性监督为主,这样的组织就变得有活力了,管理当然就变“轻”了。
当然前面已经说到,三种手段不能孤立使用,须互有支持。
行政手段尽管涉及的面很宽,包括组织、目标、权力、流程、资源等等内容,但必须围绕一个核心展开:“厘清责任的链条,拧紧责任的螺丝”---没有人,什么也无法实现;但没有责任,什么都无法持续。有序的运转都须围绕责任展开,老话也讲:“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文化手段的外延极大,它的有效开展也有一个核心:“诠释工作的意义”,谁做得更好,谁的企业就有生命力。
它确有让员工行为实现自驱、让管理实现“无为”的巨大功效。
然而这一切的作用,仍然离不开把经济手段做好为前提。
不要盲目看待成功企业的文化光芒,它成功的背后,依然是遵循了一百七十年前马克思下的经典论断:“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所以,这个逻辑可以概略为:先基于企业的发展阶段和经营现实,把能够实施平等竞争环境的经济手段设计好,然后据以展开基于强化责任的行政手段和努力诠释工作意义的文化手段的设计及运作

上海MBA招生网
021 60895358
安老师
广元西路55号
该用户其它信息

VIP推荐

021 60895358
安老师
 发送短信
免费发布信息,免费发布B2B信息网站平台 - 三六零分类信息网 沪ICP备09012988号-2
企业名录 Produ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