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农业部发布了我国一个《关于促进设施农业发展的意见》,之后,作为现代农业重要标志的设施农业,由于具有提高土地利用率、节省劳动力等优点,因此得到了发展,成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吸纳农民属地就业、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手段。
截至2014年,我国温室设施面积高达410.9万公顷,其中日光温室101.3万公顷,塑料大棚(含中棚)187.5万公顷,产值超过8000亿元。
参与扶贫效果显著
设施农业是一种高效的农业,为农产品的均衡稳定供给、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持续提升,出了很大的一份力,也为农民致富、提高农村经济水平,作出了突出贡献。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农村贫困人口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设施农业也在带领农民致富的队伍里扮演着重要角色。
我国农民普遍文化水平比较低,而且现在农村种地已经老龄化,设施农业要发展,需要培养具有知识储备的新型职业农民,在室内操作一些设施设备。
近年来,国家正在加快培养新型职业农民队伍,让这些新兴代表在农业生产中发挥关键作用。农业部日前印发的《“十三五”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到2020年,我国新型职业农民数量要发展到2000万人。
产业集群很有必要
专业化和分工是古老的话题,但随着集群竞争优势的显现,产业集群成为很多产业发展的战略之一,集群一词也逐渐地被应用到农业产业中来。
农业产业集群是目前全球普遍存在的现象,在新的历史阶段,这已经成为了一个提高农业竞争力、改善农村经济、促进区域整体发展的重要途径。
“设施农业产业集群作为农业产业集群模式在生产组织模式中的创新,是对传统设施农业发展模式的反思和对生产流程的重塑。”刘鲁江表示。
产业“扎堆”除了可以获得规模效应、提高农业产业竞争力外,还有利于提高农民的收入。“农业产业集群一旦形成,会使分工细化,更专业化。通过对农产品进行面向市场的深加工来提高产品附加值,并促进二三产业发展,为农民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增加工资性收入。”刘鲁江说。
以中农富通承担前期规划设计及后续建设的河北省南和县设施农业产业集群为例,其总占地面积140公顷,其中100公顷连栋温室作为设施农业高产高效生产和工厂化育苗,其它为仓储物流加工,配套生活办公及相应的水电路基础设施等。
正在建设的南和县设施农业产业集群一期项目以鲜食型番茄、黄瓜、彩椒等果菜的高效生产为主,达产年预计果菜总产量约560万公斤。
除此之外,专家认为,我国设施农业的机械化水平、装备水平还要大幅提高。“未来要加大提升设施农业产品的质量,对质量严格把关、加大风险监控、监管要更严、技术要提升,最终给消费者提供安全、可口的设施农业产品。”丁小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