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成长中的孩子,就需要家长彻底放下“父母”的架子,重新拾回童心,因为“强权”解决不了问题,更无法抚慰孩子的叛逆。1.父母以身作则子女身上反映出来的问题,往往都是父母教育方式的问题。如果父母自己平常言行起坐不能起到正面的示范作用,自然无法要求子女,也就没有权威。2.多对孩子说肯定句面对能走会跑的孩子,家长最常挂嘴边的俩字便是“不要”。而“不要……”是孩子最不喜欢的表达方式,也是最容易激起孩子逆反心理的说话方式。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个人的潜意识都不接收否定的词汇,越是“不要做”的事情,潜意识越会告诉你“要做”。比起“不要再看电视了,洗手吃饭”,孩子更乐意接受“宝宝去洗手吧,我们要吃饭了”。因为孩子的自我意识得到了尊重,所以他就会变得顺从。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自我意识的逐步觉醒,孩子与父母之间的思维差异会不断凸显。在家长本位的思想中,这种差异是孩子的叛逆:家长的丰富生活经验在应对问题时远优于孩子的单纯、任性。然而,对这种差异更中性的描述方式应该是“代沟”,而面对代沟,亲子双方都有沟通的责任,如果必须找出一方要承担更多的沟通责任,那么责无旁贷应该是父母。因为父母都曾经是孩子,而孩子却未曾做过父母,我们理解孩子比孩子理解我们相对容易。我们在与孩子沟通中,会发现孩子的很多行为不可理喻,然而仔细想来,也不难理解。因为对于孩子来说,更重要的是一件事情由谁来做主,而不是一件事如何被圆满合理地解决。对于一个孩子而言,独立所带来的尊严最重要。
孩子的叛逆期说长不长,说短不短。
如果你以暴制暴,那么一时的结果是好的,但是留给他的心灵创伤却是永jiu的。
第1条:青春期的孩子就像是个得了老年痴呆症的人,时而清醒,时而糊涂。清醒的时候,他能体会父母的辛苦,糊涂的时候,他们无法感受到父母是非常的爱他们。(如果你能理解这句话的含义,那么恭喜你,你一定能帮助你的孩子度过叛逆期,如果不懂,那么请看第二条。)第二条: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慢慢的学会很多成人才有的感悟。比如,责任,义务,权利。他觉得自己长大了,他觉得有自己的想法,但是在你们眼里确还是那么的幼稚。他们无法被你们理解,同时,他们也无法理解你们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