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经历了近千年的对单片镜的使用,经反复实践,进而产生了双片眼镜,经历了从双片拱梁联结到梁框联结,从手执式到线强挂耳式,从无额托到有额托等发展阶段。
元代意大利著名旅游家马可波罗于1271年在中国京城大都等地看到中国人戴有眼镜。这时的眼镜很可能就是双片加梁框线绳挂耳眼镜。马可波罗回国后就把它传入了西方,最早制镜的地方,则是他的故乡威尼斯,西方最早是在13世纪末。
天然镜片:主要是指水晶镜片,其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分为无色和茶色两种。
优点:坚硬,不易磨损
不易潮湿(雾气不易在其表面保留)
热膨胀系数小。
缺点:不能吸收紫外线和红外线
密度不均匀,易含有杂质,产生双折射现象。 加工困难
水晶石眼镜之所以昂贵,不是因为镜片质量好,而是稀少和习惯印象造成的
中国历史进入汉代,随着社会经济及科学文化的极大发展,佛教文化的传入,世人录写大量经传诗说,蝇头小字难于辨认,很自然地需要一种助目工具。江苏邗江甘泉二号汉墓金圈嵌水晶石放大镜的出土,就是实证。该镜直径1.3厘米,镶嵌在用黄金精制的联珠花纹金圈中,全重2.3克,放大物体4~5倍。形体之大小,选材之考究,工艺装饰之精美,在当时的我国乃至世界上都是罕见的。此镜雄辩地证明,我国在东汉(公元1世纪前半期)就能加工磨制水晶石凸透镜片
深圳市鑫光美镜面制品有限公司
13751107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