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东海岸现代建筑申请相关
适合人群:建筑设计、城市规划、景观设计、空间设计等设计类专业在校学生或设计师
语言:全程英语
人数:25人
城市与建筑的界面—米兰集合住宅
罗西将城市比作为一个剧场,重视其中的场所、纪念物和建筑类型,这种思想在他那个年代具备历史文化性。巴洛克时期的罗马建筑不仅具有纪念性,其中柱廊起到把建筑与城市融合为整体的作用,一种从内向外的运动。
罗西的米兰集合住宅(gallaratese housing)在近郊一片住宅区内,白色4层长条建筑,182米长,12米宽。从远处看没有什么特殊,走进建筑,进入底层柱廊,才体会到建筑与城市共生的微妙关系。
集合住宅底层由片墙形成柱廊,两侧片墙宽度不同,靠近公园一侧是1米宽,靠近小区内是3米宽,片墙均为20厘米厚,间距1米8,节奏上16段片墙一个楼梯间。
靠近住宅区入口的柱廊通高2层,之后通过大台阶部分抬起,中间有4个圆柱体。
走到楼上是外廊式住宅,廊道宽1米85,可以看对面住宅。靠近公园住宅立面都是方窗,之后20世纪70年代盛行后现代的开窗方式。
20世纪80年代罗西作品在全球盛行,之后获得普利兹克建筑奖。但我们对罗西建筑的解读偏符号化,从后现代立面上留有深刻印记。但通过这个建筑的参观,对《城市建筑学》中提及的场所、形态和类型这些概念有所认识。
城市与建筑的界面是罗西通过场所的概念提起,现代主义建筑柯布从底层架空开始,建筑与环境关系就脱钩了,在密斯的流动空间中环境与建筑的关系相反有点东方式。20世纪60年代以后,建筑师均在探索现代主义建筑的演变发展,罗西在其中起的作用是非常有启发性的。
为什么要探访东京?
整个东京,可以探访与发现日本建筑的发展与趋势,考察日本老一辈建筑师的探索与实践,以及新一代日本建筑师的继承与发扬。同时我们可以看到日本“新陈代谢”学派对建筑发展历史的影响,以及学派分支的发展与创新。
从丹下健三到安藤忠雄,从妹岛和世到伊东丰雄和坂茂,这里是他们成长之地,也是实现理想的场所。
世界各国的建筑师把能在东京建成项目为一件荣誉之事,每位世界的建筑大师在此竞争与博弈,汇聚了像伦佐.皮亚诺、赫尔佐格&德梅隆、柯布西埃等建筑巨匠。
东京是一个开放之地,除了广袤的面积外,世界各地先进的文化,讯息在此汇聚,展览与文化项目不胜枚举,所能学习与发现的讯息之多,令人咋舌。
东京城市的人口众多,在密集化城市发展的前提下,每块土地都是东京最珍惜的资源,加上日本文化的影响,精细化的雕琢称为城市建设的常态。
LABIRD国际设计工作坊
180214161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