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璐吴门琴人自幼随父亲学绘画、书法,曾先后拜天津美术协会胡国栋、天津文化局局.长胡培显、河北省书画协会王金城为师,广泛求艺。后于2006年开始接触古琴,师承苏州虞山派吴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人,裴金宝之徒王俊老师。现任河青私塾古琴讲师,琴宝堂古琴教师,曾参于2010年第二届金秋民乐节的《名家奏倪琴—中国古琴演奏会》河北省古琴协会理事
高雅韵味
古琴,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千百年来一直是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手中爱不释手的器物。特殊的身份使得琴乐在整个中国音乐结构中属于具有高度文化属性的一种音乐形式。“和雅”、“清淡”是琴乐标榜和追求的审美情趣,“味外之旨、韵外之致、弦外之音”是琴乐深远意境的精髓所在。陶渊明“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音”与白居易“入耳淡无味,惬心潜有情。自弄还自罢,亦不要人听”所讲述的正是这个道理。相反,人们也常用“对牛弹琴”、“焚琴煮鹤”来感叹某些人对琴的无知。古琴的韵味是虚静高雅的,要达到这样的意境,则要求弹琴者必须将外在环境与平和闲适的内在心境合而为一,才能达到琴曲中追求的心物相合、人琴合一的艺术境界。在这一方面,伯牙的经历可称为后世的典范。传说,伯牙曾跟随成连学琴,虽用功勤奋,但终难达到神情专一的境界。于是成连带领伯牙来到蓬莱仙境,自己划桨而去。伯牙左等右盼,始终不见成连先生回来。此时,四周一片寂静,只听到海浪汹涌澎湃地拍打着岩石,发出崖崩谷裂的涛声;天空群鸟悲鸣,久久回荡。见此情景,伯牙不禁触动心弦,于是拿出古琴,弹唱起来。他终于明白成连先生正是要他体会这种天人交融的意境,来转移他的性情。后来,伯牙果真成为天下鼓琴高手。由于古琴一向被视作“华夏正声”、“元音雅乐”的代表,而佛教为外来文化,有别于当初的国学正统,故在琴学的传承及创作等方面亦多少受到某种程度的鄙夷和排斥,尤其是佛教传入不久后的魏晋南北朝时代,僧人甚至被拒授琴。故现存传世琴谱中,内容直接与佛家及佛教有关的琴曲非常少(大概不超过十首),远远不如儒家和道家。因佛家与道家在出世修炼方面有许多相通之处,故附会者认为并非缺少佛家琴曲。
悦茶舍茶艺培训工作室
18603311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