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程安排:
时间:2018年1月28日至2018年2月11日
出发地:北京,上海两地
day1丨出发至威尼斯
day2丨威尼斯
day3丨威尼斯-维罗纳
day4丨维罗纳-瓦尔斯
day5丨瓦尔斯-卢加诺
day6丨卢加诺-伊夫雷亚-米兰
day7丨米兰
day8丨前期米兰经典住宅项目案例考察调研
day9丨案例分析与研究
day10丨小组讨论与建筑课堂
day11丨模型制作与思维训练
day12丨模型制作与推敲
day13丨模型细化与深入
day14丨工作坊方案汇报
day15丨米兰自由活动 / 返回
为什么选择labird?
强大的高校阵容和师资力量
labird已与米兰理工大学,马德里理工大学,都灵理工大学,eth,门校等欧洲知名高校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学员们可以身临其境地体验名校原汁原味的教学方式。
工作坊教学团队中不仅有名校的教授和助教,更有知名设计师强势加盟,从创新思维,学习方法,团队协作,创意实现到设计评价,每一位老师都有满满干货和同学们分享。
相对于建筑考察的广度,我们更在意其深度
是否厌倦了窗外一成不变的风景,是否对着电脑屏幕已有一丝麻木,是时候走出去看看了,设计师的生活不应该是单色调的。在工作坊中,欧洲老师将带领学员体验不一样的异域风情,从历史、文化、城市肌理、社会意识等不同的角度出发,深度解读每一座优秀建筑与城市的关系,与人的关系。
工作坊带给你的正是国内高校欠缺的
如何更有效地进行头脑风暴?如何将创意完美地转化为切合实际的设计方案?团队如何高校协作?设计评价中如何进行自由式的交流?工作坊的教授及设计师们会引导你去寻找答案,而学员们的收获与感悟还远不止这些。
对优质服务的重新定义
欧洲航班,优质酒店,这些物质上的服务都是labird国际设计工作坊的基本配置;而老师对设计的极度执着,领队不知疲倦的交流,夜晚根本停不下来的城市脚步,才是给学员们精神服务上的surprise。
西扎和莫内欧的面对面
巴斯克大学礼堂和德乌托斯大学图书馆,位于西班牙毕尔巴鄂abandoibarra地区,紧邻ibaizábal河,东面不远处就是大名鼎鼎的古根海姆美术馆,西南方向面对西萨佩里设计的一栋高层。abandoibarra地区是振兴毕尔巴鄂城市的重要据点,古根海姆美术馆的诞生便是其中广为人知的一个故事。abandoibarra的这几个主要建筑彼此相邻,形成了该地的重要中心。
在探讨这一连串建筑之间的关系之前,有必要对应着看一下每个项目的具体实施时间:
frank gehry设计的古根海姆博物馆于1997年正式开放;
rafael moneo设计的德乌托斯大学图书馆于2005年开工,2008年建成;
césar pelli设计的torre iberdrola于2007年开工,2011年建成;
alvaro siza设计的巴斯克大学礼堂于2008年开工,2010年建成。
从设计时间上来说,古根海姆博物馆为最早,德乌托斯大学图书馆次之,然后为torre iberdrola,西扎的巴斯克大学礼堂最晚。
两个建筑首先在体量处理上存在着相当和睦的对话。两者大小相当,建筑表面都十分均质,并同时体现着两种不同材料的组织。图书馆和礼堂都采用简单的几何手法来处理建筑的形体,不同之处在于,如果说图书馆像是一个完整的蛋糕被切了几块的话,那么礼堂倒更像是三块方形蛋糕的并置和堆叠。玻璃和玻璃砖、瓷砖和大理石的不同差异能够通过现场感受的出来。另外,礼堂形成的l形与图书馆的方形也存在着呼应,西扎说像是张开怀抱欢迎对方。
建筑的入口层,在这个标高的平面处理,两者有着惊人的一致。建筑都在北侧转角处处理入口,形成方形的入口空间,同时在南侧以相同手法切出一个辅助入口。不过西扎也刻意强调了礼堂入口一段短墙的存在,弱化切割形成入口的感觉,同时维持沿街面的完整。另外,尽管礼堂的平面是正交的方形,但是更容易被感知到的一层却延续了基地边界的弧线,与图书馆共同形成入口层的对称关系,将“城市的门”的概念具象化了。除此,入口层铺地的分割线竟然也完全对齐,这也许也是对两者呼应关系的暗示。
LABIRD国际设计工作坊
18021416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