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三六零分类信息网!老站,搜索引擎当天收录,欢迎发信息

黄公望《富春山居图》珍贵在何处

2018/8/8 3:58:55发布131次查看

黄公望(1269-1354),江苏常熟人。本姓陆,名坚,字子久,号大痴,又号一峰道人,晚号井西道人。爸爸妈妈早逝,继永嘉黄氏,其父九十始得之曰:“黄公望子久矣。”因而姓名焉。原系浙西廉访司一名书吏,因上司贪污案受牵连,被诬入狱。出狱后改为“大痴”,隐居不仕。从此皈依信仰道教“全真教”,寄情山水,云游四方,以诗画自娱,并曾卖卜为生。与吴镇(1280-1354)、倪瓒(1301-1374)、王蒙(1308-1385)合称为“元四我们”。其笔法初学五代宋初董源、巨然一派,后受赵孟頫熏陶,善用湿笔披麻皴,为明清画人大力推重,变成“元四家”(王蒙、倪瓒、吴镇)中最孚众望的大画家。此外,画作之余,留有着作,如《写山水诀》、《论画山水》等,皆为后世模范之学。   《富春山居图》系元朝元四家的魁首黄公望晚年的着作,1347年(元至正七年)七十九岁时为为同门师弟郑樗(字无用,号散木。是全真道士金志扬的弟子)所作,1350年,黄公望才为此图题款,这件宏幅巨制直到他在世前不久才告完结,前后倾泻了大概七年的汗水,最终何时封笔,不得而知。   为了画好这幅画,他整天不辞辛劳\'奔走于富春江两岸,调查烟云变幻之奇,领会江山钓滩之胜,并身带纸笔,遇到好景,随时写生,富春江边的许多山村都留下他的脚印。深化的调查,逼真的体会,丰厚的资料,使《富春山居图》的发明有了厚实的日子根底,加上他晚年那登峰造极的翰墨技法,因而落笔沉着。千丘万壑,越出越奇,重峦迭嶂,越深越妙,既形象地再现了富春山水的秀美表面,又把其本质美的特征挥洒得酣畅淋漓。体现出秀润浓艳的面貌,气度不凡,这是画家与富春山水情景交融的结晶。为黄公望水墨山水的扛鼎之作,是中国历代山水巨制中的佼佼者,可谓黄大痴积终身的汗水。被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无用师卷》和《剩山图》描写的是黄公望晚年山居的风景,有春明村、庙山、大岭及富春江等一带的山川秋初风景景致。画中有坡陀沙岸沙渚,房舍散聚,以及峰峦冈阜,山陵崎岖层叠,林木葱郁交织。丘陵崎岖,山穷水尽,江流膏壤,沙町平畴。云烟映衬村舍,水波出没鱼舟。近树苍苍,溪山深远,飞泉倒挂。亭台小桥,各得其所,人物飞禽,生动适度。正是“景随人迁,人随景移”,到达步步可观的艺术作用。《富春山居图》画面上山峦崎岖,平岗绵绵,层次丰厚,神采焕然,生动展现了富春江一带林密弯曲,翠微杳霭的美丽风景。   这幅山水画长卷的规划由平面向纵深展宽,空间显得极端天然,使人感到实在和亲切,翰墨技法容纳前贤董源、巨然之长,又自出新意发明,翰墨纷披,林峦浑秀,全图用墨浓艳,山和水的安置疏密妥当,景象摆放疏密有致,墨色浓淡干湿并用,极富于改变,并以淡淡的赭色作赋彩,这即是黄公望创始的“浅绛法”。整幅画简练明快,真假相生,具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之妙,会集显示出黄公望的艺术特征和心灵境地,被后世称为“画中之兰亭”。   时至今日,当大家从杭州逆钱塘江而入富阳,满目青山秀水,风景如画,就会天然地联想到《富春山居图》与两岸景致在形质气度上的神合,从心底里赞赏作者知道日子,掌握目标的神髓,进而提炼、归纳为艺术形象的无穷身手。   黄公望画山喜用披麻皴法兼用解索皴法,运笔时快时慢,线条有长有短且不平行摆放,所以有奇妙的交织组合。笔法以中锋为主兼用侧锋,翰墨浓淡干湿交织,勾皴及点染替换,这是对宋人翰墨技法的一大打破。他的皴擦长披大抹,真假相生,土石相间,矾头累累,灵敏生动地体现了江南山峦质地松软、烟雾迷蒙的特色。其山或浓或淡,皆以平而枯的笔法勾皴,远山及洲诸以淡墨抹成,水纹以浓枯墨复勾,偶然加淡墨,树干或没骨或几笔写出,树叶用横点、竖点、斜点,因用浓墨、湿墨,显得山淡树浓,整幅画卷把观者带进隐逸忘世、平平单纯的空气中,这里有董源《夏山图》技法的影响,不只选用湿润的披麻皴,又加干笔皴擦和浓淡迷离的横点,把赵孟頫在《鹊华秋色图》中发明的办法又面向一个顶峰,构成典型的元代安静恬淡的山水画面貌,后世画家无不对此图顶礼膜拜。   虽黄公望晚年久居今富阳市境内,但画卷内容比照宽阔平整的富阳江和山峰峻奇峡谷宏伟的桐庐江就可得知,富春山居图所画内容以浙江富春江为布景,约80%在桐庐境内富春江的风景,20%为富阳的风景

深圳市恒大通宝艺术品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赵经理
13284153302
深圳市福田区中心区卓越皇岗世纪中心1号楼26层09单位
该用户其它信息

VIP推荐

0755-88365633
赵经理
 发送短信
免费发布信息,免费发布B2B信息网站平台 - 三六零分类信息网 沪ICP备09012988号-2
企业名录 Produ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