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物质典型:比较典型的有国际实验室认可合作组织(ilac)的分类,它将标准物质的特性分为五大类:⑴化学成分类:标准物质,纯的化he物或是有代表性的基体样品,天然的或添加(被)分析物的(如,用作农yao残留分析的添加了杀虫剂的动物脂肪),以一种或多种化学或物理化学特性值表征。⑵生物和临床特性类:与目录a相似的标准物质,但以一种或多种生化或临床特性值表征,如酶活性。
标准溶液
可批量生产标准物质必须有足够的批量和储备,以满足测量工作对标准物质的实际需要。尤其二级(即工作级)标准物质,直接用于现场分析测量,需求量很大。对于性能比较稳定的金属、岩石、矿石等类标准物质,一批的制备量尽量能满足现场分析测量5~lo年的使用量。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标准物质必须在有资质的实验室,由具有1定资质和经验的操作人员,用准确可靠的测量方法进行定值测量。
标准溶液
从1978年iso/remco制定发布第1批有关rm的国际指南以来,在二十多年的时间内,iso/remco已经制定了7个iso指南和大量技术文件,召开了23次会议。截止到2000年5月,iso/remco已经有65个成员国(其中p成员29个,o成员36个);与21个国际机构或组织建立了合作关系;成立了6个工作组;从而极大地推动了国际标准样品的发展。
标准溶液
标准物质的计量作用:在分析化学中,标准物质是溯源链的主要组成单元。因此,它们的计量学特征,特别是所提供特性量值的不确定度和在溯源层级中所处的位置,是分析测量质量保证关心的焦点问题。标准物质所提供特性量值的不确定度必须已知且满足测量需求。因此,标准物质可以按不确定度等级(越小越好,但评定必须合理)和依据不确定度报告的可靠性和验证结果进行分级分类。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标准物质委员会编制的iso导则33——“有证标准物质的使用”
北京中科仪友化工技术研究院
400 081 0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