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50多年,新疆兵团科技人员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1953年打破北纬44度以北植棉禁区,在玛河流域成功种植棉花,皮棉单产达70公斤/亩;陈顺理选育出我国第一个长绒棉新品种“胜利1号”;刘汉珠选育出新疆第一个早熟陆地棉新品种“新陆早1号”;杨亚东培育出中国第一个三系杂交棉;鲁友章培育成中国最早的玉米雄性不育系“军双1号”;邹如清培育成中国第一个甜菜单粒杂交种“新甜9号”;刘守仁培育成第一个细毛羊新品种“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军垦型)”等等。1993年1月棉花育种专家杨树新荣获自治区党委和政府10万元重奖,6月长绒棉育种专家陈顺理及绵羊育种专家刘守仁荣获兵团20万元重奖。2007年,刘守仁、陈学庚、李国英、李家胜、李尔文、郭庆人六位专家荣获“兵团科技进步突出贡献奖”。2008年,王新华、曹连莆、彭心宇、李双全四位专家荣获“兵团科技进步突出贡献奖”;邰红忠、吴彬等10位青年专家荣获首届“兵团青年科技奖”。
一、地膜植棉综合配套技术
兵团从1980年开始试验棉花地膜栽培,当年农八师进行了小面积试种。根据垦区气候寒冷、土壤盐碱较重的特点和棉花生育规律,兵团科技工作者研究形成了以良种为前提,地膜覆盖为主的“密、矮、早、膜、匀”的模式化植棉体系。1983-1987年共试验、示范、推广地膜植棉535.26万亩,平均单产59.66公斤,总产值12.68亿元,新增产值7.34亿元。1987年,“聚乙烯地膜及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