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事公路运输服务的物流公司和全国数以千万的卡车司机,靠什么吃饭?自然是 “运费”。但治超能带来运费持续上涨吗?是很难。
① 备受期待。伴随治超新政、新版GB1589实行,车辆尺寸和载重量要求更严,一些车型载重量下调,为保证收入,人们开始观望运费变化。
② 车辆停运。治超新规执行前及初期,新版GB1589本已造成运力减少,加之恰逢公路运输步入旺季,一些企业和司机也开始顺势停运观望。
③ 应声而涨。一方面确实需求大,另一方面企业和司机的观望在一定程度起到了倒逼作用,煤炭运输等行业,面对治超,运价应声而涨。
④ 悄然回落。受货运量变化、治超力度不一、载重量减少及物流中间环节多等影响,运费上调一段时间后,已有司机表示运费再度回落。
显然,治超这一为了道路交通安全、货运市场公平而采取的举措,还要尽量确保一线司机和运输企业的收益平衡或增多,才更有助于治超。
物流行业被称为经济的“大动脉”,是维护经济顺畅运行的大通道。然而,受到五大结构性“梗阻”影响,目前我国这根“大动脉”还不通畅,既制约了行业发展,也推高了我国社会经济运行成本。
上世纪九十年代,郭士纳成功领导IBM的变革转型。从此,变革成为管理的一项重要职能。从过程的视角来看,变革是对组织职能的延续,与计划和控制职能相关联,应被定义为一项基本的管理职能。
在今天,互联网重新定义价值链,变革管理更成为常态。将变革定义为管理的一项基本职能,具有非常重要的时代意义,有利于管理者正确理解自己的职能、职责。
还有一个重要现象也应被重视,那就是精益管理,而精益的手段是改善。
改善是对过程进行细微、局部的改进;
变革是管理过程的重组,是系统性、全局性改变。
为此,改善与变革具有同一属性——对过程的适应性、有效性进行的改变。当变革与改善被定义为管理的第五项基本职能时,管理的职能与戴明PDCA环也就一致起来了。
当管理的基本职能发展成“计划+组织→控制+领导+变革与改善”时,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就清晰了。
一是管理闭环形成:P策划(计划+组织+领导)→D实施(控制+领导)→C检查(监视+测量)→A持续改进(变革与改善+领导)。
二是管理职能的逻辑:管理职能由计划→组织→控制,围绕战略与目标依序展开,是管理的程序性职能。领导职能贯穿程序性职能始终,它使程序性职能得以实施和保持。变革与改善是程序性职能的后续行动,它也是程序性职能,围绕“环境、战略与目标”展开。
管理三阶段论
标准化阶段
管理者进行的活动在ISO9000族标准中被称之为“过程”。从过程视角下定义管理时,就要思考如何“为了实现组织目标保持过程的合理状态”。应识别并理解组织应用的过程是什么,并通过流程性文件与标准性文件来定义过程。对过程的控制有章可循,使过程从无序无标状态进入有序有标状态,这样,重复的过程可以被不同的人千万次做对,这就是管理的初级阶段——标准化阶段。
精益改善阶段
当组织应用的过程被标准化之后,为了改进和调动人们的积极性,让人们自觉地去执行标准和持续改进这些标准与过程控制,就需要建立绩效考核体系,需要建立改善机制。通过机制化手段,管理从标准化阶段进入精益改善阶段,我们通常称为“精益化阶段”,它是让管理走向去控制化的重要阶段,这就是第二阶段。
智能化阶段
当组织不断推进局部的细微的改善时,你会发现,这些改善无处不在;你会发现,微改善能促进微创新;这些微改善与微创新能促进组织应用的过程不断智能化,从而使过程管理迈入更高阶段——智能化阶段,这是第三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