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培训方式:线下
星智常老师解读: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的家长总是能遇见自闭症孩子自言自语的情况,听不懂他在说什么,也不知道该如何跟他交流。不过,孩子自言自语其实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为独白。3岁以前的宝宝以学习外部语言为主,随着孩子年纪的增长会逐渐形成自己的内部语言。 孩子的这种自言自语其实正是从外部语言向内部语言的一种过渡,是孩子学习语言的必经过程,有助于孩子语言的发展。所以孩子如果有自言自语的行为,一般都是正常的,不必处理。
但同时保险起见,作为自闭症孩子的家长可以“多留一个心眼”,仔细观察孩子自言自语的整个过程,排除以下这几种情况:
一、 可能孩子想要引起关注
二、 有时候孩子是想要表达一些事件
三、 自言自语有时候它表达的是一种焦虑
四、 最后一种是有些孩子本身就有自言自语的习惯,变成一种行为模式,或是一种自我刺激的状态
孩子的自言自语,一方面是孩子活动的一部分,而且伴随并加速了孩子的活动;另一方面是一种语言的自我调节机能,调节孩子的行为,并帮助孩子驱除孤独。
那么,家长应该怎样从语言上去引导孩子呢?星智常老师解答:“我的建议是当孩子有这样的行为发生的时候,我会先去了解他过去有没有这样的行为模式,这是新的行为模式,还是他本来就有这样的习惯,而如果他一直有这样子的自言自语或碎碎念的方式表现的时候,先了解一下他到底讲的是什么内容,可能是什么原因让孩子自言自语?”
自言自语的内容可能对孩子本身是有意义的,只是家长没有理解,这些是从孩子日常生活中得到的,所以需要先同理孩子。
不同情况采取措施有所不同:
1:如果孩子想要引起关注
1)那孩子这样做有没有得到他预期的目标呢?如果有,那这个行为本身其实是被强化了的(家长需要想一下自己曾经处理的方式)。
2)家长不要关注他,看看这个行为有没有降低(如果降低了,才代表行为是为了引起关注),如果行为没有改善,其实比较像自我刺激的行为。
2、自语有时候它表达的是一种焦虑
如果他是焦虑的状态下,我们要先去找到焦虑的源头,他担心的事情是什么?如果我们协助他去处理些事,解决了后他可能就没有这样子的状况。
3、有时候是想要表达一些事件,有表达需求的欲望
如果透过我们的引导跟讨论,他能够去表达沟通,那需求被满足之后,这样碎碎念自言自语的方式也会降低。
4、孩子本身就有自言自语的习惯,变成一种行为模式,或是一种自我刺激的状态
我会引导孩子朝两个部分去努力:
第一个部分就是不能在公共场合,这样的行为表现不要去影响到其他的人。
第二个就是努力去降低这些自我刺激的频率,透过应用行为分析aba的方式刚开始做约定,或者是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适时地去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可以有效地降低。
那怎样才能让这些过程变得更有意义或者是我们降低孩子自言自语的表现,好的经验是这样的:
一、孩子在重复讲述一件事情的时候,家长应该是要去接话。就是当他主动语言出现的时候你去引导他接着你的话,看有没有可能让两段话可以接在一起,这是其中一个方法。
二、有些孩子状况比较严重的,可以在他重复好多次某个段落的时候直接提醒。
例如:这个部分已经说过了,能不能够说别的。在这个部分可以更具体,而且我们要更清楚的了解重复性讲述的内容是哪些,而且一天重复了几次,在哪一个段落。可以通过陪伴孩子过程中了解,例如一天重复过三次的话,这个是不是家长可以接受的频率,如果不行,那我们要求到一天几次,这个可以跟孩子去做约束跟讨论。
总而言之,家长的陪伴和教导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让孩子多接触外界,多参与活动,尽量让他有事情做,随着年龄和能力的日益提高,孩子的语言也能够逐渐建立起来。
广州市白云区星智儿少心理成长服务中心
肖慧红
13570451576
广州市白云区钟落潭龙岗村中华路1号 星智成长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