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中医认为,引发口臭的根本原因在于胃热和胃寒。
1、胃热引起的口臭
胃热口臭有什么特点?
胃热,即是胃火。多由邪热犯胃;或因嗜酒、嗜食辛辣、过食膏粱厚味,助火生热;或因气滞、血瘀、痰,湿、食积等郁结化热、化火,均能导致胃热(胃火);肝胆之火,横逆犯胃,亦可引起胃热(胃火)。主要表现出来症状:口渴,口臭,易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胃热化火时,则见口腔糜烂,牙周肿痛等。
胃热口臭常见于温热病,或患有口疮、慢性牙周炎,或平时喜欢辛辣厚味者,大量肉食,喜欢饮酒的人群。患者口唇红赤,口渴饮冷,口中气味臭秽;或可见口舌生疮,牙龈肿痛;或有龋齿、尿黄、大便秘结、舌质红赤、舌苔黄、脉搏有力。
胃热的人平时比较喜好吃煎炸的食品,喜欢吃大量肉食,喜欢饮酒的青壮年最容易产生此类口臭。观察他们的舌象,此类患者的舌质比较红,苔比较黄,有些人的舌苔还很厚,像是舌面上覆盖了一层黄的膜。
解决方法有哪些?
胃热患者建议多用用鲜芦根、白菊花(干品)、鲜茅根、鲜荸荠、鲜桑叶、鲜竹叶、鲜薄荷叶、鲜金银花熬水喝。具有清热祛暑、生津止渴、健胃等优点,对热症、伤暑、心烦、口渴、头痛、咽肿、鼻血、胃热、呕吐等病症有显著的预防和治疗保健作用。如果体内湿热,建议在配上薏苡仁泡水喝。如果体内湿热,建议在配上薏苡仁泡水喝!
2、胃寒引起的口臭。
胃寒口臭有什么特点?
目前多数胃寒属于虚寒证,即脾胃虚寒证,是由脾胃阳虚、消化功能衰退引起的疾病。老百姓口中的“胃寒”多属于这一类型,主要症状有腹部冷痛绵绵、喜温喜按、泛吐清水、口淡不渴、口腔异味重、吃饭不香、食后腹胀、四肢发冷、大便清稀、进食生冷症状加重等。
胃寒的主要病因是饮食习惯不良如饮食不节制、经常吃冷饮或冰凉的食物引起。再加上生活节奏快,精神压力大,更易导致胃寒。除了口臭外,胃寒口臭的人往往有胃脘疼痛,得温痛减,呕吐清涎,口淡喜热饮,食不化,舌淡苔白滑的现象。这类人一旦受凉,胃就不舒服。
解决方法有哪些?
胃寒的朋友,平时可以多吃点温胃散寒的食物,像大枣、胡椒、老姜、狗肉、猪肚等。有一个非常巧妙的解决办法,就是多用生姜煮水喝,或者将姜片放在嘴中含着。这样能起到温胃散寒的作用。
对于胃热或者胃寒引起的口臭,推荐一款由藿香、金银花、薄荷、薏米仁、山楂、高良姜、甘草、砂仁组成的中医茶疗方,我们称之为“香口百惠”茶。
香口百惠茶疗方从内源和消化系统着手全面调节,恢复胃肠功能,采用秘制寒热均衡配方,清除体内过剩内火,祛湿健脾恢复脏腑免疫功能,达到祛口臭效果!
藿香:芳香化湿、和中止呕、发散风寒,是辟秽化浊、除口臭的要药。
金银花:清热解毒、疏利咽喉、消暑除烦的作用。
薄荷:宣散风热。治外感风热,头痛,目赤,咽喉肿痛,食滞气胀,口疮,牙痛,疮疥,瘾疹。
薏仁性:味甘淡微寒,有利水消肿、健脾去湿、舒筋除痹、清热排脓等功效,为常用的利水渗湿药。
山楂:健脾开胃、消食化滞、活血化痰的良药。
高良姜:温胃散寒,消食止痛的功效。
甘草:清热解毒,润肺止咳,调和诸药。
砂仁:辛散温通,气味芬芳,其化湿醒脾,温中之效均佳。
口臭患者还要从饮食方加强管理,晚餐尽量选择有助于消化的食物,不要暴饮暴食,宜吃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高纤维含量的草本植物蔬菜、富含微量元素和矿物质的水果。忌吃大蒜、洋葱和咖喱。想要预防口臭还要多吃水果,多喝水,保持口腔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