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初二swot分析法】
s:特点
初二是关键期。语文各个知识模块的难度逐渐深入,大多数孩子的性格也逐渐摆脱小学和初一时的贪玩好动精力分散,语文分数逐渐走向稳定,分数起伏将不会有初一那么大。
w:难点
与此同时,初二语文的整体难度加大、危机重重:
(1)文言文从小篇幅故事型文章变为写景议论型文章,理解难度加大;
(2)现代文增加新闻和说明文,各种思想和写作手法纷呈;
(3)作文要求进一步提升,阅卷批分趋于严格。
o: 机会
初二阶段是语文成绩稳步提升的好时机:
(1)优等生可以稳步拉开与中等生的差距,
(2)中等生可以趁机跃身优等生行列,
(3)后进生在初二奋发图强,常出现黑马现象。
t: 威胁
关键时期,“危”与“机”并存,初二和高二两个年级最容易形成两极分化。
(1)自主思想和叛逆心理逐渐强化。
(2)物理作为新科目加入会吸引大量兴趣和精力(尤其是男生容易产生严重偏科),入门时的简单易学使得获取新知识的成就感频繁出现,心态容易浮躁(长久下去也不利于物理的学习)
(3)心理因素对成绩的影响增加(尤其女生),个人情感、明星偶像、网络文学、流行文化等带走大量兴趣和精力,心态容易浮躁。
(4)语文科目各知识模块难度正式加深,需要沉下心来进行深入探究,以此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得到开发,逐渐达到应对中考的层次。如果心态浮躁,则会跟不上科目的发展要求,成绩有所退步。
(5)很多学生此时会忽视基础知识,认为自己的失分就是在阅读和作文,其实往往基础题部分与别人的分差超过了阅读和作文。
(6)优等生松懈可能落入中等生,中等生、后进生如果不努力追赶,很有可能会退步严重、一蹶不振。
应对措施:
(1)人的心理成长分为三个层次:只做自己喜欢做的事,那是小孩子;懂得去做自己应该做的事,那才是真正的长大;把应该做的事逐渐变成自己喜欢做的事,你就是脱颖而出的高手。
(2)合理安排自己的兴趣和学习,培养自己的自控能力。容易采摘的大西瓜固然美味解渴,但一口气贪多也会吃坏肚子;不容易砸开的核桃固然费劲,但醇厚结实的核仁更能补脑。
(3)胜不骄、败不馁。扎扎实实,步步为营。逆流之中,坚持前行,不知不觉中,你就已经把别人甩在了身后。
语文学习的过程是不断积累知识的过程,具体可归纳为“三步曲”(理解—识记—运用)
一、理解:
语文学习固然要多看课外书籍,多读好文章,多看报纸,甚至标语、广告,古人所谓“处处留心皆学问”,要多频道、全天候地接收外来信息,但是有些同学因为对所学的东西一知半解,或者根本不理解,所以进中学默写小学学过的古诗“每逢佳节倍思亲”,“倍”会写成“备”、“被”,“渭城朝雨轻尘”,“轻尘”会写成“清晨”,我想如果学生真正懂得这句诗的意思,是不会产生这种错误的。为什么现在的学生错别字特别多,而且稀奇古怪,不懂词义是主要原因。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注意加强这方面的教学,无疑会收到好的效果。
二、识记:
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前学后忘,学期刚开始教的内容到中途就忘却了,时过境迁就不再有什么印象了,分析原因主要是没有用心去读用心去记,除了在理解的基础上背颂外必要的还要做笔记,好记心不及烂笔头,眼过千遍不如手抄一遍。徐特立老师有一条重要的读书经验是“不动笔墨不读书”,我们现在要求学生课外阅读要写读书杂记,也正是出于这一原因,这是积累知识的好办法。
三、运用:
俗话说“学以致用”,从某种意义上说,知识积累的多少和运用的好坏,都在作文中体现出来。现在学生中存在的问题是学归学,写归写,把学与写绝然分开,不会模仿名篇的构思布局,学了那么多优美的词语不会灵活地运用到自己的文章里去,文章内容空洞枯燥乏味。学与用是相辅相存的,常用可以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而学又为写提供了源头活水。
高二年级第二学期重难点:
高二年级:经典文学阅读鉴赏能力积累提升的关键学期。
下学期一般以选修课本《现代散文选读》《唐诗宋词选读》《<史记>选读》为主。鲁迅的《拿来主义》等文章将成为现代散文阅读鉴赏的重难点,《唐诗宋词》集中大量阅读和鉴赏,对记忆背诵和鉴赏能力的要求进一步加大(唐风语文的课程已将部分内容摊开匀到上学期完成);上学期《<史记>选读》未学完的剩余篇目将是本学期文言文重点。
作为文言文学习的补充,我们将校内一般安排在高三上学期的《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安排一部分重点篇目到寒假,为高三上学期的一轮复习减轻压力。
唐风语文南京教学中心
025 844476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