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三六零分类信息网!老站,搜索引擎当天收录,欢迎发信息

雍正皇帝与宫中珐琅彩瓷

2017/5/10 19:01:12发布206次查看ip:101.229.231.41发布人:111

在康熙晚期出现的珐琅彩瓷,是在康熙皇帝授意下烧造的。珐琅彩瓷的烧制过程与其他瓷器有所区别,先由宫廷画师出具彩瓷样稿,经景德镇官窑瓷场烧好素胎后,被运到京城,经宫内造办处进行选胎,如意馆画师对素胎进行绘画填彩,最后入宫内彩炉烘烧。烧制出的珐琅彩瓷,因其胎质洁白细腻、釉面莹润如玉、色调明快艳丽、技巧精湛绝伦,便很快成为紫禁城内皇帝后妃们赏玩的御用瓷,而非赏赐用瓷。
雍正珐琅彩瓷风格仍以小型器物为主,但造型有盘、碗、杯、茶壶、瓶等多样。早期纹饰沿袭康熙珐琅彩风格,色调浓重艳丽,多以蓝色、黄色、红色、紫色等色调为釉地,然后在其上绘制纹饰。后期形成自己的风格,即在白色釉地上,以山石、花鸟作装饰题材,其绘画技法极为精湛,达到了雍正谕旨中注重“内廷恭造之式”的要求。雍正珐琅彩瓷的款识,一般以蓝料彩布书写,多为“雍正年制”4字楷书,写在双方栏内。但青花所书“大清雍正年制”的6字楷书款则非常少见。
康熙珐琅彩瓷器物的胎质,一般采用景德镇烧制的白瓷作胎。制作时先在器内外蘸满釉然后晾干,再用工具旋掉胎体外面所施的釉,做成外壁不带光亮的涩胎,然后入窑烘烧成反瓷再进行描绘。而雍正珐琅彩瓷的胎与康熙时有所不同,不再使用“反瓷”,而是大量使用景德镇烧制的精细白瓷,这种白瓷胎体轻薄,胎质细密,在白度或透明度上都超过明永乐时期的甜白瓷。如一件松竹梅纹橄榄式瓶,胎体轻薄达到半脱胎状,迎光透视可见器壁上所绘松竹梅纹饰。雍正珐琅彩瓷在这种白瓷上绘画,使山之皴法、水之波纹、鸟之羽毛,甚至花叶边缘之芒、月季枝干之刺,都表现得更加细腻。再如一件白地雏鸡牡丹纹碗,外壁绘花丛中雌、雄二雏鸡,栖于石上的雄雏鸡身绘各色鲜艳羽毛,若细分有十多种色彩,一翎一羽无不细致描绘,竭尽绚丽夺目之势。珐琅彩瓷发展到雍正时期,应该说达到了一个极盛阶段,能将层峦叠嶂的整幅山水浓缩在一件小碗的内心,又可以将万紫千红的满园春色再现在一件小瓶的外壁,在章法布局上还融诗、书、画、印为一体。后人评雍正珐琅彩瓷有四绝:质地之白白如雪,一绝也;薄如卵幕,口嘘之而欲飞,二绝也;以极精之显微镜窥之,花有露珠,鲜艳纤细,蝶有茸毛,且颈项竖起,三绝也;小品而题极精之楷篆各款,细有蝇头,四绝也。
雍正珐琅彩瓷之所以能取得如此高超的艺术成就,与雍正本人亲自参与制作有一定关系,而彩瓷画工精湛是最根本的原因。雍正皇帝对宫中珐琅彩瓷的酷爱与其父康熙一样,在某些方面甚至还超过了康熙。他不但加强巡视和督查,甚至亲自参与珐琅彩瓷的设计及制作,对使用的原料、绘画图案乃至器物的样式、高矮尺寸都要一一过问。宫中档案中有不少关于雍正期间责令烧造珐琅彩瓷的记载,如:雍正十年八月初八日……奉上喻:“画黄地珐琅夔龙磁碟红色太浅,再吹时用西洋大红吹做。再磁碗足嗣后不必再画纹锦,钦此。”
由于雍正皇帝偏爱珐琅彩中的水墨山水和青绿山水,擅长此技法的画家汤振基、邹文玉也曾多次受到皇帝嘉奖。为了更好地督造珐琅彩瓷,雍正皇帝除自己经常过问的情况外,又命其弟怡亲王统管造办处。在怡亲王的亲自督促下,雍正六年(1728),珐琅料终于在宫中自炼成功,除了9种与西洋料相同的颜色外,还新增加了9种颜料,用以保证雍正珐琅彩瓷的需要。
在明清彩瓷中,举凡可以描写的事物,无一不可作为陶瓷的装饰内容,甚至还有名家的书画作品。据档案记载,当时供奉宫廷、提供画稿及画珐琅的人有戴恒、邹文玉、唐岱、余秀、周岳、吴士琦、焦国俞等,他们大都是翰林出身,书画功底极其深厚。珐琅彩瓷正是在著名画家和名匠的参与制作,雍正皇帝的直接领导下,成为一种极特殊的宫廷艺术。
杭州大汉国际艺术品有限公司在同行业有较高的知名度,尤其是鉴定出手产品获得了业界一致好评,诚信经营,质量服务并重,欢迎来电咨询!                                                                 
资深经纪人:郑经理(郑永)  Tell:18143421996 QQ:3368355604
该用户其它信息

VIP推荐

免费发布信息,免费发布B2B信息网站平台 - 三六零分类信息网 沪ICP备09012988号-2
企业名录 Produ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