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表面的钝化膜是什么结构?是独立相膜还是吸附性膜呢?
主要有两种学说,即成相膜理论和吸附理论。
成相膜理论
认为,当金属溶解时,处在钝化条件下,在表面生成紧密的、覆盖性良好的固态物质
结果,阳极附近有oh-离子和其他负离子富集。随着电解反应的延续,处于紧邻阳极界面的溶液层中,电解质浓度有可能发展到饱和或过饱和状态。于是,溶度积较小的金属氧化物或某种类就要沉积在金属表面并形成一层不溶性膜,这膜往往很疏松,它还不足以直接导致金属的钝化,而只能阻碍金属的溶解,但电极表面被它覆盖了,溶液和金属的接触面积大为缩小。于是,就要增大电极的电流密度。电极的电位会变得更正。这就有可能引起oh-离子在电极上放电,其产物(如oh)又和电极表面上的金属原子反应而生成钝化膜。分析得知大多数钝化膜由金属氧化物组成(如铁之fe3o4),但少数也有由氧化物、酸、酸盐、及难溶酸盐和等组成。#1
中山市立采金属表面处理厂
13794187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