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老师13113005542乐器不合儿童身体大小,使得儿童感到不舒服。
2、忽视创造生活中的音乐环境——有的家长,只管带孩子上课,每天赶着孩子练琴。但却并没有让孩子经常接触音乐,听各种音乐会,接触与音乐紧密相关联的艺术,单单是练琴、练琴,令孩子日久生厌。
3. 教材内容不合乎儿童趣味。
由于儿童教材比较难寻,教师就图方便,在启蒙阶段使用成年人的教材,不管是否适合儿童的进阶特点,硬塞给他们,是小孩日渐丧失兴趣。
4. 技术训练不注意循序渐进,拔高过快,儿童的精神和体力不能适应。
5. 上课时间过长,课程沉闷,形式不够生动活泼。
6. 联系的时间过长,方式单调,环境不好。
有的家长要求孩子练习的时间,大大超过了孩子精神可以集中的限度,只是孩子精神无法支持,或者缺乏良好的练琴环境,孩子在家里练琴,家长在一旁看电视,打电话,等等。
7. 没有把训练与表现结合起来
儿童难以理解长远的目标,虽然经常练习,却没有公开演出,没有表演的机会,他们就缺乏训练的目的。
8. 儿童之间缺乏交流、合作。
没有经常组织孩子在一起互相观摩,练习齐奏、合奏。一直是在屋里一对一的上课,也会令学生觉得乏味。
9. 望子成龙,责备过多
有的家长,经常因为孩子练琴的事责骂孩子,而不讲究教子方法,这样也会令孩子对练琴生恶。
10. 训练的阶段性不妥。
有的老师,在初学阶段,就让孩子拉许多的舍夫契克等左右手技巧练习,这大量的技术性练习,也会使儿童兴趣索然。
孩子天性就是喜欢玩耍,不喜欢学琴的因素有很多。这10点相对较为常见。
总之,作为老师或者家长,在培养孩子开始学琴时,如果不注意孩子的生理、心理特点,不采用合乎他们特点的方式方法去做,即使我们想把他们培养成人才,也会适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