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企业名录 >>
安徽企业名录 >>
安徽农业企业名录
泾县榔桥涌溪青茶叶专业合作社
公司介绍
涌溪烚青起源于明朝,被列为贡品。产于安徽泾县涌溪的丰坑、盘坑、石井坑、湾头山一带。据《泾县志》记载:清顺治二年(1645)"由磨盘山南起至涌溪,广阔三十余里,多产美茶并杉木"。至咸丰年间(1851~1861),为烚青生产的最旺盛时期,与徽洲炒青几乎同时出现,因其制法类似炒青,为区别于徽茶炒青,将"炒"改为"烚"(xiá霞,火貌)字,称"涌溪烚青"。新中国成立后改名"火青";2007年9月由安徽泾县涌溪茶叶专业户社员 按照“自愿、民主、平等、互利”的原则发起成立农民茶叶专业合作社,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服务、民主管理;为保证茶叶原来产地质量决定恢复使用“烚青”名称;
涌溪烚青品质特征:外形颗粒腰圆,紧结重实,色泽墨绿油润,白毫隐伏,毫光显露,内质花香浓郁,鲜爽持久,滋味醇厚,爽口甘甜,汤色嫩绿微黄鲜艳明亮,叶底嫩匀,杏黄有光泽。为我国极品绿茶之一。产区山高谷深,河溪密布,清泉长流。茶园多分布于群山环抱的谷坑中。空气湿度大,土层深厚肥沃茶园周围松竹苍翠,风景秀丽;从采制工艺与茶品看,每年清明后3~5天开采。每隔1~2天采一批,共采10天左右。采摘标准为一芽二叶,身长为3厘米左右,匀净整齐。鲜叶经拣剔、杀青、揉捻、炒干、做形、筛选等工序制成,全过程需要20~22小时。该茶的关键工序,是炒干做形过程全部以手工操作在深锅内进行,炒时手心向上,五指拼扰,手掌伸直,由锅心至锅面翻炒,边炒边出风,至初具虾形,5~6成干时起锅,摊于软扁容器内晾1~2小时,后定型干燥至茶叶全部卷曲成螺旅圆珠,每公斤800颗左右,颗粒细嫩重实,色泽墨绿莹润,银毫密披。冲泡形似兰花舒展,汤色杏黄明亮,香气浓高鲜爽,并有特殊清香可冲泡4~5次,以第2~3次最好。清朝"扬州八怪"之一的诗人工巢林在品尝涌溪烚青后,发出"不知泾邑山之崖;春风茁此香灵芽;两茎细叶雀舌卷蒸焙工夫应不浅;宣州诸茶此绝伦,芳馨那逊龙山春;一瓯瑟瑟散轻蕊,品题谁比玉川子;共向幽窗吸白云,令人六腑皆芬芳;长空霭霭西林晚,疏雨显烟客忘返。"的赞叹;
联系人: |
王三九
先生
(理事会副理事长) |
电话: |
0563-5622078 |
传真: |
0563-5621868 |
地址: |
安徽
泾县
泾县榔桥镇共和路94号 |
邮编: |
242500 |
网址: |
|
免责声明:以上所展示的信息来自互联网,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本站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修改信息请点击
这里
友情提醒:您可以在下列搜索引擎中搜索
泾县榔桥涌溪青茶叶专业合作社相关信息:
您还可以搜索
0563-5622078相关信息: